“这副花钿很适合你,出嫁那日,把它戴上。”

因着他随口一句话,池依依原本在首饰铺订的头面便用不上了。

此刻揽镜自照,她不得不承认陆停舟眼光不错,这副花钿与她身上的嫁衣绣纹皆有花叶鸾雀,再相配不过。

“哎哟哟,让我瞧瞧,这是哪儿来的大美人。”琴掌柜跨进门槛,看着池依依笑得合不拢嘴。

池依依耳根一热:“琴掌柜,你的老毛病又犯了。”

琴掌柜笑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怎么能算毛病呢。”

池依依含笑瞥她一眼,坐回镜前,让玉珠替自己卸下钗环。

“你不在前面守店,来后院做什么?”她故意问,“店里没客人了?”

“那可没有,”琴掌柜道,“正是来了大主顾,我做不了主,才来请东家示下。”

池依依褪下腕间的玉镯,转头问:“什么大主顾?”

“是南边的客人,”琴掌柜答道,“听口音像是涂国人。”

第125章 心里装着什么鬼

“涂国人?”

池依依想了想:“可是之前去过苏氏丝行的客人?”

端午那日,苏锦儿随苏母来给她添妆。

她听苏锦儿提到丝行的主顾,其中正有两个商人来自涂国。

“这我没问,”琴掌柜道,“不过听两人谈话,他们对京城风土人情知之甚深,想来在这边待了不少时日。”

“多半就是那两人,”池依依思忖,“锦儿说他们万寿节就走了,怎么还在京城?”

“或许是去周遭玩了一圈,”琴掌柜骄傲道,“咱们京城外面有的是好地方,比涂国那蛮荒之地好玩多了。”

池依依失笑:“他们想买什么,竟连你也拿不定主意?”

琴掌柜来到她身后,同玉珠一起替她拆掉发髻,一边忙碌一边道:“他们订了两百套绣品,把咱家明年大半年的生意都包圆了,另外他们还想聘几个绣工去涂国。”

这正是她拿不定主意的地方。

大衍与涂国互市通商,民间不乏有工匠前往涂国,在那边替人做事。

但这始终是少数,除非在大衍吃不上饭,否则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前往别国安身。

晴江绣坊的绣工个个技艺高超,在京城又待得好好的,琴掌柜料想没人愿意,但客人给的价钱极高,又言明绣工在涂国待上一年,便可自行决定留下或返乡,对于返乡者,他们会送上盘缠,绝不让人吃亏。

琴掌柜道:“我听那两人的意思,他们想让绣工去那边传授技艺,咱们店里有好些人尚未收徒,在京城又寻不到好苗子,万一在那边有几个看入眼的,以后老了也能有依靠。”

店里的绣工多是中年,且未成家,若在外面收了徒弟,便有人养老送终,琴掌柜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考虑到这些。

池依依想了想:“涂国山高路远,又是异邦,饮食习惯皆与京城不同,千里迢迢过去怕是难以适应。”

“我也有这种担心,”琴掌柜道,“所以才找东家商量,您看是直接拒了他们,还是问问绣工们的意思?”

池依依拿起梳子,慢慢梳通披散的长发,沉吟片刻:“你去问问客人,他们要在京城待多久,此事急不得,就算有人想去,办理通关文牒、向官府报备,皆得费些工夫。他们若有诚意,不如先等上一阵,待我问过绣工再作打算。”

琴掌柜点头:“好,我这就去。”

“等等,”池依依叫住她,“你与他们多聊几句,问清来历,再让周管事去趟丝行,找苏伯伯打听清楚他们的底细。”

“明白,”琴掌柜道,“东家若不放心,可要再问问陆少卿?他是官府的人,比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