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孙同堂读书,同桌而食,而且有资格直接参加乡试,哪怕乡试不第,毕业后也可以直接参加铨选,成为正式官员,相当于小学生带编保送中央党校,在大雍朝,能考进博兼堂,族里至少要狂欢三天。”
游客们发出一声惊叹:“这不科学……”
“这很科学。”导游道:“小陈阁老还在博兼堂旁边的下房,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研究所,取‘研精究微’之意,带着一群神童搞发明。我国古代震惊世界的十二大发明中,他们的研究所占了四个,有没有人知道是哪四个?”
一个十一二岁的中学女孩儿率先发言:“千里镜、显微镜、酒精、麻醉剂。”
“完全正确,给你点个赞!”导游说完,又带领大家来到一列装满文章典籍的玻璃展柜:“这是陈平安十三岁的乡试卷,虽然是抄本,但是他在考试后亲手抄写,是他本人的真迹。”
众人又发出一声惊叹:“乖乖,这字体像是打印出来的。”
导游道:“陈平安在《老宅札记》中自述,他不但在文学上有颇深的造诣,还自幼习得一手好字,又得书法大家郭恒真传,临摹王体《兰亭序》几可乱真。”
游客甲嗤之以鼻:“古人每天只学一本《四书》、一本《五经》,要是连字都写不好,还考什么科举。”
众人看着他笑出了声。
游客甲一头雾水:“笑什么?我说得不对吗?”
“首先,‘四书’、‘五经’不是两本,是九本,其次……”导游带众人走到一面满墙的书架前:“这些是陈家状元父子自幼熟读的书籍,据陈家后人盘点,这些还只是其中一部分。
“科举考试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只背几本书就能考上的。”
众人笑得更大声了。
游客甲脸上通红:“你们肯定没看过杨贯的《朝野见闻录》,陈家父子虽然有能力,但很喜欢打压异己、任用亲信,又没有什么骨气,多次受到皇帝的破格提拔,就连陈琰的状元都来得蹊跷,是被皇帝直接从一百多名提上去的,在古代,轻易接受皇帝破格提拔的官员会被视作媚上的佞臣,没有风骨。”
众人看向他的目光中,嘲讽之意更甚。
游客乙道:“你应该是看了不少历史营销号吧?杨贯此人在史学界臭名昭著,倒是经常活跃在哗众取宠的小视频里……”
游客丙道:“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不是谁写野史谁就有理的,杨贯后半生挂了个南京工部尚书的职位,一直在荒郊野地里修皇陵,一个修坟的写《朝野见闻录》,他见得着什么啊?还暗戳戳阴阳自己打压过的下属,安得什么心不用说吧 。”
游客乙道:“反正我宁愿相信小陈状元的小说,都不相信杨贯的什么狗屁见闻录。”
游客甲咕哝道:“他们搞特殊也是事实啊,在职场里碰到这种同事,你们就老实了。”
游客丙道:“当然老实啊,人家救过两代帝王的命,是公主的媒人,皇帝的编外皇子,他的后台手拉手可绕陈宅一圈,碰到这种同事抱大腿还来不及,傻子才跟他谈公平。”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游客甲沉着脸道:“友好讨论,没必要人身攻击吧。”
眼见气氛不对,导游小王迅速转移话题,带着游客们穿过第二进院落,那是“巡抚粤州”的专题展厅,记录着陈平安二十九岁到三十三岁,以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粤州,并兼任市舶司提举,负责开海事宜,“在东南沿海画了一个圈”的详细过程。
导游道:“可能大家对陈敬时的印象还停留在《早字赋》作者的身份上,其实陈敬时也是大雍很有名的政治家,常年在齐州沿海主持市舶司事宜,与陈平安一南一北搞海贸,陈琰则镇守京城,为他们守好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