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杨贯说陈琰打压异己、任用亲信,也并非完全说错,当时反对开海的官员呼声太高,用尽浑身解数阻止开海,陈琰排挤得是守旧派、保守派,任用得是有担当敢创新的官员,这种‘了却君王天下事,不惧生前身后名’的魄力,也深为后人所称赞。”
游客甲又说话了:“算了吧,当时正值景熙皇帝退位,元庆皇帝登基,主少臣强,陈琰其实是借题发挥,帮年轻的新皇帝立威,争夺话语权。”
游客丙讥笑道:“又是个被营销号洗脑的可怜人啊。”
导游小王接着道:“开海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开放港口,而是一场经济革命,革命就离不开政治博弈,但我们要客观的看到历史,并承认时代的局限性,至少在当时,大雍的瓷器、生丝、茶叶……这些中华大地智慧的结晶被远销到海外,受到海外热捧,大量白银涌入国内,缓解了财政困难,平息了倭乱,引进了更先进的火器,促进了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古代百姓出于对勤政爱民的官员的爱戴,往往会立生祠,现在去东南沿海,还会看到香火鼎盛的陈氏父子生祠。”
由“广州巡抚”展厅出来,导游又带众人来到隔壁的“京城展厅”:“大家现在看到的展柜,是太医院院使沈佑手书的《行医札记》,其中明确记载了我国第一次麻醉手术的全部过程,麻醉、酒精和大蒜素的发明,有效降低了外科手术的感染风险,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群中一名医学生指着墙上的画像激动道:“是沈清儿!我国第一台麻醉、抗菌手术的主刀医生,是现代外科手术的奠基人!她的简介为什么会出现在陈家老宅?”
游客乙道:“你难道不知道她和陈平安是夫妻?”
医学生瞳孔震惊:“他们是夫妻?!”
游客乙点头道:“他们的夫妻关系被个人成就掩盖,所以很少有人特意提及。”
众人惊呼:“这是什么人类高质量夫妻。”
医学生道:“其实沈清儿一生没做过几次外科手术,她专攻的是妇科,她所著的《妇人良方》,由贞慈皇太后亲自提序,景熙皇帝亲自题跋,是中医妇科的基石,影响深远。”
游客甲问:“放弃外科,从事妇科,她是怎么想的?”
医学生道:“人各有志,沈清儿从小立志钻研妇科疾病,造福千千万万的女性。”
游客甲撇了撇嘴,没说话。
游客乙道:“这对人类高质量夫妻,带着全家一起卷,沈佑原本只是个兢兢业业的普通医官,医术高明但不善钻营,因为沈清儿履立大功,一路升到太医院正,加三品太常寺卿,虽然是虚职,但对于太医来说也是很高的成就了,沈清儿的母亲白知微,也封了三品淑人诰命。
“陈平安就更了不得了,带领全家走上仕途,就连他的祖父陈敬堂,盛安县出了名的富贵员外郎,都逃不过早八的命运。”
游客甲反驳道:“古人早上五点就要上班的,还早八……”
导游笑道:“其实早八是谦虚的说辞,据《老宅札记》记载,陈敬堂悠闲半生、大器晚成,每天都在努力保证申时之前上衙。”
“为什么是申时之前?”
“因为申时之后就散衙了。”
“……”
导游小王又带领众人来到另一个放有官服官帽的展柜:“陈平安三十四岁入阁,四十四岁祖母去世,服侍父母扶棺回乡,回京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内阁的权柄,出任首辅,先后服务过五代帝王,直到八十二岁才退休……是不是觉得这很励志?”
游客们纷纷点头。
导游小王笑道:“其实这样一位神童、发明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从八岁开始就逃不脱一个命运带娃。先是给皇子皇孙做伴读,然后给元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