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幅珍贵的唐卡,在经过王师傅数月的精心养护和青甜的反复研究后,终于被确认其惊人的价值这是一幅明代早期的缂丝刺绣唐卡,题材罕见,工艺登峰造极,保存相对完整,其艺术和历史价值难以估量。

青甜没有声张,只与王师傅秘密商定,将其用特制的樟木匣装好,深藏在最隐秘的夹墙内。这是他们的压舱石,是应对未来任何风浪的最大底气。

张春明经历了挫折与学习的冬天,已然脱胎换骨。他不再是那个仅凭一腔热血和些许直觉闯荡的毛头小子,眼神里多了沉稳与审慎。在青甜的悉心点拨和王师傅的实战教导下,他的理论基础和鉴赏眼力突飞猛进。他开始能独立判断更多门类的古物,甚至能就一些学术问题和青甜进行探讨。

外出收货时,他变得更加精明老练,善于和各色人等打交道,既能用合适的价钱收到好东西,也能巧妙地避开赵天禄余党的耳目,甚至反过来从他们疏忽的缝隙里捡到小漏。

而青甜的生活里,除了事业,更多了两份甜蜜的“负担”。

萧煜和萧玥,这对龙凤胎,已经快一岁了。

小家伙们长得白白胖胖,继承了父母的优点,眉眼精致如玉琢。他们不仅学会了爬,更是撅着小屁股,颤巍巍地试图站立行走,探索世界的欲望无比强烈。

第117章 稚子玩闹,事业未来

哥哥萧煜性格更像萧云霆,沉稳些,但好奇心重,喜欢研究一切能动、能发声的东西。

妹妹萧玥则活脱脱是个小机灵鬼,爱笑爱闹,动作敏捷,破坏力也更强。

青甜时常将孩子们带到小院。一边处理事务,一边看顾他们。于是,这充满历史沉淀的院子,便时常上演鸡飞狗跳又温馨无比的戏码。

这天上午,阳光正好。青甜正在堂屋和张春明核对一批新收来的铜钱,里面混杂了几枚不错的清早期雕母钱,需要仔细筛选。王师傅在隔壁房间忙着给一件清代官窑瓷瓶做最后的加固。

两个小家伙就在铺着厚毯子的堂屋地上爬来爬去。萧煜对一串刚清理出来的、色彩斑斓的琉璃朝珠产生了兴趣,笨拙地想抓起来往嘴里塞。萧玥则目标明确,咿呀叫着,飞快地爬向墙角那个敞开着的、专门放近期收来待清理的杂项小物的藤编筐。

等青甜发现时,已经晚了!

只见萧玥小姐已经成功地从筐里拽出了一件东西。那是一个灰扑扑的、陶制的、巴掌大小的人俑,似乎是汉代的陪葬俑,脸上表情滑稽,身上还带着没清理干净的泥土。小家伙正兴奋地挥舞着它,咯咯笑着,眼看就要往那没长几颗牙的小嘴里送去!

“玥玥!不行!”青甜吓得魂飞魄散,那可是两千多年前的老陶!先不说细菌,万一磕碎了划伤孩子怎么办!

她一个箭步冲过去,小心却迅速地从小女儿手里“抢救”下那人俑。萧玥到嘴的“玩具”飞了,小嘴一瘪,眼看金豆豆就要掉下来。

张春明也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把朝珠从萧煜手里拿开,换了个拨浪鼓给他。

青甜又是后怕又是好笑,检查了一下人俑,幸好没磕碰。她抱着委屈巴巴的女儿,柔声哄着:“乖玥玥,那个脏脏,不能吃,妈妈给你拿磨牙饼干,好不好?”

这时,她无意中瞥了一眼手中的人俑。刚才情急没注意,现在细看,这人俑的造型颇为奇特,并非常见的仕女或武士,而是一个深目高鼻、戴着胡帽、背着囊袋的胡人形象,塑形生动,衣纹流畅,虽然品相普通,但颇具时代特色和研究价值。空间传来一丝微弱但明确的古老感应。

“春明,你看这个。”青甜将人俑递过去,“刚才都没留意,这似乎是个汉代的胡人俑,还挺有意思。”

张春明接过来仔细查看,也发现了不凡:“还真是!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