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很。

这股踏实劲儿没两天就见了“响动”。苏晓晴那丫头,不愧是吃记者饭的,鼻子比狗还灵。一篇新鲜出炉的报道,登在了《红日报》的副版显眼位置。标题不咋唬人《状元的选择:从象牙塔到便民社》。文章没可劲儿吹捧青甜,就是平铺直叙地写了宋青甜这个全国高考满分状元,放弃了人人羡慕的帝大,带着几个待业青年,在城东工厂区开了家便民服务社,给街坊四邻提供方便。

文章写得挺客观,探讨了在改革开放这节骨眼上,人才是不是只有上大学一条路?这种服务社区、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子,算不算也是一种贡献?还提了几句便民社帮孤寡老人送货的事儿。

这文章一登出来,好家伙,又像往滚油锅里泼了瓢凉水!本来就对“状元经商”好奇的人更多了,议论纷纷。有人夸她有魄力,敢闯敢干;也有人撇嘴,说浪费国家培养,自甘堕落。甭管咋说,便民社这名头,算是彻底响了!

不少住在城西、城南的人都慕名跑来看热闹,想瞅瞅这“状元店”啥样。来都来了,一看店里的东西确实新鲜水灵,价格也还成,顺手就买点菜,扯块布,捎瓶酱油。姚小六的嘴都快咧到后脑勺了,招呼得更起劲。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响动”,来自温老先生。

这天下午,便民社刚送走一波买菜高峰,稍微清闲点。一个穿着整洁灰布中山装、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捧着一个长长的蓝布卷轴,走进了店里。年轻人斯斯文文,说话也客气:“请问,姚经理在吗?”

姚小六正在柜台后头扒拉算盘珠子,一听“经理”,赶紧抬头:“在在在!我就是!您有啥事儿?”

年轻人把卷轴双手递上,微笑道:“我是温老先生的弟子。老师听闻便民服务社便民利民,深得街坊好评,十分欣慰。特命我送来一幅字,聊表心意,也算是对宋同志和诸位的一点支持。”

姚小六一听“温老先生”,脑子“嗡”了一下!那可是火车上被青姐救过、后来还收了青姐当关门弟子的大人物!书画协会的会长!他手忙脚乱地在裤子上蹭了蹭手汗,才小心翼翼地接过那沉甸甸的卷轴。

送走年轻人,姚小六和阿武也顾不上招呼零星的客人了,两人小心翼翼地在柜台后面的空地上把卷轴展开。雪白的宣纸上,四个墨色淋漓、力透纸背的大字跃入眼帘:便民利民!

第99章 新生意......卖盒饭!

那字,写的!姚小六不懂书法,可也瞅得出那股子筋骨劲儿,跟画儿似的,透着说不出的气派!

“哎哟我的亲娘哎!”姚小六激动得直拍大腿,“阿武!快!快关门!咱今天歇半天!”

“干啥?”阿武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