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篇让工部尚书拍案叫绝的治水策论,出自女子之手;原来那让太傅自叹弗如的诗句,是深闺千金随口吟出。

茶坊里的争执正酣,忽有个身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襕衫的书生起身,袖口还沾着些许墨痕。

他先是对着满堂人深揖一礼,声音清朗却带着难掩的激动:“诸位同窗、乡邻,且听晚生一言。”

众人闻声望去,认得他是城南书院的寒门士子周明远,去年黄河水患时,他恰在原籍守孝,险些葬身洪流。

“去年秋汛,晚生家乡堤坝溃决,是官府寻来青芜先生的《河防策》,按策实行,晚生一家五口,皆是托此策才得以保全。”

周明远说着,眼圈微微泛红:

“那时只知青芜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知竟是叶小姐。今日方知,救命之恩,原是出自一位闺阁女子。”

他话音刚落,邻座一个捧着书卷的老童生也缓缓点头:

“老朽寒窗苦读四十载,自问也算通晓经史,可去年见《河防策》时,竟惊觉其中水利调度之法,远超典籍所载。当时还叹,这般奇才若能入朝,必是万民之福。如今得知是叶小姐,倒觉先前的偏见可笑了难道因她是女子,这救民于水火的才学,就该被埋在深闺?”

“说得是!”

一个年轻书生接话,他曾在同光策试上见过叶蓁蓁论策:“那日叶小姐论及‘吏治与民生’,引经据典却不拘泥古法,句句切中时弊。当时便有考官言,此等见识,朝中不少言官尚且不及。若真能入仕,未必不是朝堂之幸。”

先前骂“牝鸡司晨”的老秀才,手里的折扇早已停了动作。

他原籍恰在受灾之地,此刻听着众人细数《河防策》的功绩,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终是叹了口气:

“罢了……若真能济世安民,是男是女,又有何干?”

议论声渐渐变了调。

酸儒们的讨伐少了戾气,转而开始探讨叶蓁蓁策论中的精妙;连最保守的书生,也开始承认“才德不问男女”的道理。

茶香袅袅中,那些曾被视为离经叛道的事,似乎正随着一句句“救命之恩”,悄悄被重新衡量。

第九十二章让你欺负回来

窗外的风裹挟着街巷间细碎的流言蜚语掠过院墙,却穿不透书房厚重的木门。

叶蓁蓁将自己埋在堆叠的书卷里,苦学。

“小姐,江世子来了。”

阿茹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见她这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声音放得更柔了。

“不见。”

叶蓁蓁几乎是脱口而出,指尖猛地攥紧了书页,纸张被捏出几道褶皱。

昨晚醉酒后那些混乱又滚烫的片段突然撞进脑海她拽着江淮的衣袖不放,踮脚凑到他耳边说胡话,甚至……她猛地闭上眼,耳根瞬间烧得通红,连带着脖颈都泛起一层薄红:

“我、我还要看书呢,让他回去吧。”

阿茹看着自家小姐慌乱得差点把书倒扣在脸上的模样,有些不解,却只低低应了声“是”,转身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书房里重归寂静,叶蓁蓁却再没半分看书的心思,只觉得心跳得像要撞开胸腔,连带着呼吸都乱了几分。

书房里静得只剩下书页翻动的微响,叶蓁蓁捏着书卷的指尖微微发紧,眼角的余光却总不受控地飘向门口。

阿茹这去得也太久了……

门轴轻转的刹那,她像被惊飞的蝶,猛地抬头,书卷“啪”地砸在案上。

逆光里,江淮的身影清隽挺拔,带着一身暮春的草木气踏进来。

叶蓁蓁踉跄着后退,后腰撞上硬木桌沿,退无可退时,声音都发了颤:

“我不是说……不见吗?你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