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我也不怕!只要能得偿所愿,什么苦我都能吃。”

一直静坐在石凳上的江淮这时才缓缓开口,指尖轻轻叩了叩膝头,声音温和却透着沉稳:

“这件事,我前些日子在宫中时也听皇上提过一句。”

他抬眸看向两人,目光在叶蓁蓁沉静的侧脸与秦岚发亮的眼间转了一圈,继续道:

“如今朝堂上确实缺些敢闯敢为的新血,皇上这才想着从太学学子里择些能人。听说这‘同光策试’考校的不止是书本学问,更看重应变与实才。”

“至于那两个要求。”

江淮顿了顿,指尖收回拢在袖中,语气添了几分郑重。

“皇上当时说得明白,只要不违国法、不悖情理,但凡胜者提出,都会应允。秦岚姑娘想入军营,若能拔得头筹,倒的确是条名正言顺的路子。”

他望着秦岚眼中几乎要溢出来的光亮,又转眸看向叶蓁蓁,唇边噙着一丝浅淡笑意:

“只是策试既要组队,便需两人处处契合才行。你们一个擅文,一个擅武,倒像是天生为此事准备的。”

秦岚听得身子一挺,忍不住在石径上小跳了半步,双手在身侧握成拳又松开,眼睛亮得像淬了星子:

“你看!连江淮都这么说!蓁蓁,咱们这组合,定是天作之合!”

叶蓁蓁垂眸时眼睫轻轻颤了颤,再抬眼时唇边已漾开浅淡笑意,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食盒边缘的木纹,看向江淮道:

“既有你这话,便更该仔细准备了。只是不知这策试具体考些什么章程?”

第六十二章‘青芜’先生

秦岚抢在江淮开口前往前凑了半步,衣摆扫过石凳,语气里满是跃跃欲试:

“我明日去趟翰林院,看能不能寻份详细的规程来,届时给你送来!”

叶蓁蓁闻言,唇边的笑意深了几分,眼波流转间带着温和的暖意,她微微颔首,声音清浅如溪:“好。”

说罢,她将食盒轻轻放在石桌上,指尖拂过盒盖的雕花,抬眼看向秦岚时,眸中已添了几分笃定:

“等章程来了,咱们再细细商议,定要把每一处都盘算周全。”

三人又随意闲话了几句,从太学的日常规矩聊到时下流传的几本新策论。

秦岚性子爽朗,说起外祖家途中见闻时眉飞色舞,叶蓁蓁偶尔插言问两句细节,江淮则多是静听,只在谈及典章旧事时才补充一二,石径旁的芙蓉花伴着笑语轻轻摇曳。

日头渐斜,金辉透过梧桐叶隙落在秦岚肩头,她抬手拢了拢鬓边碎发,起身道:

“时辰不早了,我得赶紧回去打点些东西,明日好去翰林院寻章程。”

说着又攥了攥叶蓁蓁的手,眼里满是雀跃:“等我消息!”

叶蓁蓁与江淮起身相送,看着她步履轻快地转过月洞门,鹅黄裙角扫过阶前青苔,身影很快消失在回廊尽头。

叶蓁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绣纹,目光落在窗外游廊的雕花上,一时没回神。

江淮将她微蹙的眉看在眼里,伸手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

“在想什么?从方才起就有些心不在焉。”

叶蓁蓁猛地回神,抬眼撞进他带着关切的目光里,连忙摇头:“没什么。”

她顿了顿,还是坦诚道,“只是……有些担心。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次的文会若拿不到头名,怕是要让小岚岚失望了。”

江淮闻言笑了笑,语气笃定:“你一定行。”

见她仍有些迟疑,他又道,“还记得去年重阳那场‘论道会’么?当时天下名士齐聚,既考策论时政,又较诗词文章,最后拔得头筹的,是个笔名‘青芜’的人。”

叶蓁蓁微怔,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