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8 / 26)

这个小内监,他和另外几个人一样,是亦特意喊来搭把手的。亦安在宫里几年,也知道有些内监的情况。比如这个小内监,是家里生了变故,不得已才净身入宫的,家里还有老母和几个弟弟妹妹在,就指望着他在宫里当差领银子过活。

亦安说这话时,自己已经开始晃荡起来。不得不说这个秋千架确实结实,过得这些年,竟然没有吱呀声。亦安也是落后才知道,这架秋千并不是太孙为太孙妃设的,而是太子为太子妃专门搭建的。后来太孙成婚,太孙妃也经常来陪婆婆荡秋千。

小内监不得不过去,站在亦安身后扶着秋千,就怕有个万一。其余几个内监也站在一旁,防着亦安可能会摔出去。

“使点儿劲。”这座秋千其实挺沉的,至少亦安坐上去很有安全感。

小内监一咬牙,渐渐用力。

秋千越荡越高,嘉顺郡主看着秋千架上露出微笑的亦安,不由得想起母亲来。

亦安足足荡了半刻钟,确定秋千架没有问题后,才对着郡主道,“请郡主和殿下移步。”

嘉顺郡主便牵着弟弟的手,在亦安的微笑中坐到秋千架上。

随后亦安轻轻推起秋千架来,小内监觉得有些沉的秋千架,亦安却推得轻松自如,至少没有大喘气。

没到半刻钟,嘉顺郡主渐渐放松起来,笑声从轻轻转为开朗,充盈在小院里,一如当年太孙妃在世时那般。

亦安推了有一刻钟,让一旁的几个小内监替下自己,转而叫了之前那个小内监,“李内侍,你去趟太极宫……”李内侍听完拍拍胸口,“尚书只管放心,交给我就是了。”亦安以往在永昌殿教两位殿下读书时,来不及亲自去见圣人时,就会让小内监替自己传话,李内侍便是如此。

嘱咐完李内侍,亦安转过头去,就看见嘉顺郡主对自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来。

亦安回以微笑。

嘉顺郡主便想,要是日子能一直这样过下去,那该有多好。

第114章 修缮

太极宫内

圣人知道小李内侍是从东宫那里过来的, 等听完李内侍的禀告,圣人默然片刻,又让他将经过细细地讲一遍。

李内侍原本只是来传亦安的话, 询问是否能将那架秋千挪到永昌殿去。此时闻得圣人垂询, 连忙将那时的场景一字一句地复述给圣人。

当听到亦安试坐无虞后,才请两位殿下去坐的时候, 圣人手指微动, 眼中情绪莫名。

良久之后,圣人才道, “既然是这样,那便迁到永昌殿吧。”李内侍得了旨意, 连忙应声退了出去。一旁的焦清见此,上前替圣人续了一杯茶。

“果真天佑,幸得此人。”圣人莫名感慨道。

其实就连圣人本人, 都没注意到东宫院里的那架秋千。于圣人而言,无论是太子夫妇还是太孙夫妇, 此时俱已作古。徒留一座秋千架, 也只是凭空怀念故人而已。

没想到亦安心细至此,原本尚有一丝疑虑的圣人,此刻下定了决心。

“如今看来, 也只有将那两个孩子交给她,才能保住了。”圣人这话,无疑是对三个儿子的不信任。前任太孙的子女, 无非供起来荣养而已。但圣人前些年表现出来的样子,这两位殿下, 似乎不能等闲待之。

焦清安慰道,“陛下观人的眼光极准, 尚书在宫里这几年,其人心性如何,旁人不知,陛下还不知吗?”从选秀伊始,到如今也有快三个年头。

亦安便是再能伪装,可在圣人和焦清眼里,也不过是个孩子罢了。

圣人叹口气,“有些人颇具才干,便是心性上有所欠缺,也能让其治理一方。只要地方安定,百姓无怨,便是再多的过错也能宽恕一二。”这便说的是原先被赐自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