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只有一子一女,余者均为庶出。
陈夫人把几个庶子扒拉个遍,也只有三子能拿出来和白家攀一攀亲事。
白家那个在宫里做女官的姑娘,陈夫人是一点儿想法都没有。倒不是旁的什么原因,而是圣人这般看重,自家再要和白家结亲,难免会让圣人忌讳,以为白陈两家结盟,那时候倒是不好。
所以陈夫人的目光一开始就没有看向亦安,而是白成文那个刚及笄没多久的庶女亦和。再不行就只能是白家三房的闺女,只是往日里并未见过,不知性情如何。
陈夫人是相信陆氏的为人,她教养出来的女儿,单看宫里那一位就知道,实在没有什么岔子的。
怕有人抢先,陈夫人就先向顾老夫人透露了些许想法。无非就是把三郎的才学拿出来夸上两句,已经有了举人功名,就等下一次科举之类的。虽然是庶子,但也是自小养在自己身边的。
而另一边,也有不少夫人向陆氏兜售自家子侄。这些夫人可都知道,陆氏可是有个在宫里做女官的女儿。要是能讨到自家来,好处那都是在眼前能瞧见的!
陆氏听了一肚子官场经、儿女经,回去和婆婆顾老夫人一碰头,老夫人就把陈夫人的意思透露出来。
陆氏一听就皱了眉,她和顾老夫人都以为陈夫人替自家儿子求的是亦安。毕竟现在家里还没出嫁的,第一个就是亦安。
“娘,陈家不是一般人家,要是两家结亲,这以后……”陆氏的话没说完,顾老夫人已经明白儿媳的意思。
是啊,陈夫人能想到这一层,陆氏和顾老夫人自然也能想到这些。
当着圣人的眼皮子底下结亲……
第112章 产女
这简直就是在向文武百官明示, 两位内阁阁老结盟了……
陈夫人虽然没有明说要求哪个女孩儿,但按照年纪来看,也只有亦安最合适了。
说亦安最合适, 是因为那位陈家公子今年刚刚加冠, 白家女孩儿中,只有亦安的年纪最接近, 下来就是亦谨。
无论是陆氏还是顾老夫人, 都没想到,陈夫人压根儿就对亦安没兴趣, 人家想要的只是和白家有个姻亲关系就好。太近则难免被视为一党,太远则没有联姻的必要。
所以顾老夫人在和儿媳说的时候, 自动代入的就是亦安。
让顾老夫人和陆氏纠结的点在于,陈夫人虽然往日和自家就有来往,但陈阁老本人和白阁老以及白成文并无多少交集, 最多也就是同朝为官而已。
陈阁老出仕的时候,白阁老已经半步入阁了。既不是陈阁老的座师, 也非当时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所以白家对陈家的了解不多, 这是陆氏顾虑所在。
“娘观陈夫人为人,觉得如何?”事关女儿终身大事,陆氏觉得还是得问仔细些。
顾老夫人沉思片刻, 这才道,“听陈夫人语气,倒是颇为诚恳。”这是顾老夫人对陈夫人印象最深的一点。老夫人观人多年, 这点眼力还是有的。除非陈夫人本人极善伪装,不然她语气里那满溢的真诚, 是个人都能听出来。
陆氏反叹一口气,“就是太诚恳了……”才让人觉得心慌啊……
陈夫人早不提晚不提, 偏在自家夫君升了阁老后才提,这不明摆着是给资历尚浅的陈阁老找挡箭牌吗?尤其现在朝上正在议储,陈阁老在内阁不说人微言轻,也是尚需历练。这时候和白家结亲,对陈阁老本人而言,是绝对的有益无害。
白阁老会不帮衬?他孙女可是嫁给了陈阁老儿子!
陆氏不好说这是陈夫人自家的意思,还是陈阁老本人的意思。但有一点,陈夫人未免太过钻营。两家刚各升了官位,这就透出要联姻的意思,未免太过着急了。
然而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