炯的双目仔细的从这一片片惨不忍睹的废墟上扫过,脑海中想到的是几天前特意飞赴缅甸视察的蒋委员长亲自交给他的一个任务。他目前首先要率领近万将士们所做的事情,并不是上战场打仗,而是要将这座城市从废墟中拯救出来,不但要负责担负起保卫曼德勒的职责来,还要清理战场,打扫废墟,构筑工事,救灾保民。
很快,当全体将士全部驻扎在皇城内的营房中后,一张盖有曼德勒卫戍司令官孙立人中将大红印鉴的、用中英缅三国文字写成的安民告示,便在全城范围内的大街小巷内广为张贴。与此同时,全体官兵们放下了一路从中国扛来的枪支弹药,拿起了铁锹扫帚,榔头锤镐,挥汗如雨的在遍地废墟的曼德勒街头,扫街道、填弹坑,清瓦砾,埋死尸,还满街的喷洒消毒药水。仿佛这群来自中国的官兵,到缅甸来,不是为打仗,而是为帮助缅甸人搞城市建设。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心的凝聚力更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孙立人将军所带领的这批中国人所做的事情,都被那些躲避战火的缅甸人看在眼睛里。这些曾经见到中国军队就望风而逃的缅甸人终于开始明白,日本人和中国人的真正区别在哪里,也终于知道,谁才是他们的真正敌人。
于是,慢慢的,当初四散逃亡躲避战火的曼德勒居民们开始回归自己的家园,开始与中国官兵们一起并肩重建这座城市,一度已经死亡的城市开始有了活力,有了生命的希望。曼德勒,这块在日军狰狞的威逼下瑟瑟颤抖的土地,开始镇静下来,从焦土之中苏醒过来。
仅仅只用了一个多星期,曼德勒已经恢复了市容,街头巷尾也可以看见缅甸人的身影,城市交通也在陆续的疏通之中。孙立人将军治理城市的措施终于有了极大的效果,逃走的百姓们逐渐拖家带口的回归,关闭的店铺开了门,停工的工厂开了工,人们赖以生存的水厂、电厂也恢复了供水与供电,数天前还是断壁颓墙的地方,又升起了缕缕炊烟。
曼德勒城就这样,在中国人和缅甸人的共同努力下,在被日本人搅碎了平和生活的战乱中恢复了生气。这颗一度被战火毁灭过的缅甸“心脏”,又蓬勃的跳动起来,成为了混乱之中的缅甸强有力的安定力量。而孙立人和他率领的新三十八师官兵们,成为了曼德勒人们心目中的救星,英雄。
这支第六十六军的前锋部队,以其不同于往的作战方式,成就了自己的美名。这场入缅之后的“第一仗”,旗开得胜!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随想之二我看远征军故事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写这篇故事的初衷很简单,只是想由此来缅怀与感谢当年所有参与到抗战之中去,成为中华民族不屈脊梁而苦苦坚持过的人。不论这些人的身份与背景是什么,也不管他们参与其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分国籍与党派,不论年龄与学识,至少他们都这样做了,至少他们都敢于去做了,至少他们为此付出过巨大的代价,或生或死,至少他们在那时所做出的一切努力与贡献,都是不能抹杀的。
到目前为止,我笔下虚构的这个故事已经发展到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这段历史,曾经被尘封了许多年,至少有五十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逐渐宽松的政治气氛终于使得国内陆续开始有人致力于挖掘这段被湮没了许久的历史,开始追寻当年那段辉煌、悲壮与惨痛历史的见证人,当事者,从那些已经垂垂老矣的老人口中,挖掘被他们深藏在心底多年的往事与秘闻,向世人大声昭告,当年中国人为抗战付出的鲜血与生命的巨大代价,为反法西斯事业而做出过的无上贡献。所有为此而努力的后人们,除了要将这份曾经属于中国人的荣誉感再度找回来之外,当然也想由此来感谢这些逐渐凋零与消亡的老兵,缅怀那些长眠在各个战场上的英灵们。
这些天因为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