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红通通的围巾,冯玉如在张弛回青岛前悄悄塞给他,不是新年礼物,是生日礼物。隔天晚上逛超市,看见个恒温泡脚桶,张弛打算买,她不同意,因为她不买,要网上看看,能便宜多少。
袁宵看着两人捧着手机,一顿合谋,最终是张弛付的钱,他也想送阿嬷一个生日礼物。
一声声阿嬷,迷魂汤似的,冯玉如到今天还在念叨,小弛是个好孩子。
朵朵尖叫:“阿嬷,一个泡脚桶就把你收买啦!”
“哪是。”
冯玉如没那么缺见识,不是桶的事。
这几天,老是想起张弛拿着手机搜东西,和她一起对比价格,又听她说的,点回去看看有没有优惠券,总之一通折腾下来,省了五块钱。
五块钱也是钱。
当菜金用的话,可以多炒盘青菜。
“哦,阿嬷你想说张弛有耐心,尊敬老人,是吧?”
冯玉如又摇头,说了句两个孙女都没料到的话
“我是觉得,他点来点去,弄手机的样子像宵宵啦。”
一样细心,一样好脾气,一样不挂脸,一样好心肝,愿意听别人讲什么,不逼迫人家照他的意思来,不霸道,不说难听的话。
袁宵动作停了。
阿嬷看着她,目光温温的,热热的,把她当小孩来看,心疼又慷慨。
“你从小就是这副好脾气,照顾别人比别人照顾你多,难得有和你这么像的人,所以小弛也是好孩子。”
至于两个“好”能不能凑到一起,半年前还在发愁袁宵不交男朋友也不交女朋友的冯玉如说,随缘啦。
零点放鞭炮。
除夕夜是冯玉如为数不多熬到零点的特别夜晚,一再交代孙女,不要抢零点,那么多人放鞭炮,万一炸到你们怎么办?
鞭炮嘣到不是开玩笑的。
神明不会因为迟几分钟受香火跟凡人生气,好运也不会因为鞭炮晚放几分钟就没了,零点过十分,最热闹的鞭炮阵仗过去,朵朵扛起一盘开门红打算下楼,阿嬷赶紧拉住她,再等等,没关系的。
宁可晚一点,平安最重要。
由于楼层低,滚滚烟雾腾上来,阳台窗户灰茫茫一片,这会儿总算散开点,冯玉如总是望着窗户,仿佛浓雾散去,有份惊喜在那头等着她。
浓雾散尽,窗外空无一物。
袁宵问怎么了。
冯玉如说,也是除夕,大年夜,街上特别吵,鞭炮一直放停不下来,你阿公抱着你爸爸,很远很远地站着喊我,阿妹,多少年没听过他的声音啦,以为听错。
迎接新年的,是兄妹俩一顿抱头痛哭,那是 1977 年的除夕,一晃眼,过去将近五十年。
想起来,好像还是昨天的事。
引信点燃,火苗嗖地往里蹿,这么一大盘,放得时间也久。
鞭炮声中,袁宵的手被握住,妹妹的手掌已经远比她大,炮放完,喊完平安,回家。
当晚,三个人挤在阿嬷房间的床上,一起睡。除夕夜要留灯,房间台灯拧得弱,还有光,被子里热乎乎的。阿嬷睡着,朵朵声音放得很轻,对着袁宵的耳朵,酸溜溜地说,平时看他不怎么讲话,原来话挺多啊。
袁宵笑了。
见不到面,张弛的话是多一些。
“阿姐。”
袁宵看向她,嗯了声。
朵朵往她怀里拱,拱了几下,被子拱出一波小小浪花,单刀直入发问:“你会跟张弛结婚吗?”
“你觉得会吗?”
袁宵对着她缓慢地眨了眨眼。
什么都不用说,朵朵立刻明白,声音也放大了,“我不知道啊,应该会吧,张弛好像跟我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