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卷!太卷了,我们已经没有选项,要想活下去,只能走出去!”
感觉作者比程心还要专业啊
作者大大很用心,应该是做了很多功课才能写出这文,支持~
我也觉得,怕不是医药大佬来写书?但文笔又很细腻,好特别!
赞赞赞赞,写得好!
谢谢谢谢宝子的喜欢和肯定??灶儿继续加油猛猛写!
31 梁吴之争
“这几年来,PD-1 市场的大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药企入局,都想分一杯羹!”宋纪东语速渐快,有一些激动。
“对行业发展来说,有竞争是好事,但是一些新入局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杀价’非常狠,三四年前,PD-1 单抗一年治疗费的市场均价在十万元左右,这是自费的价格,进入医保后,治疗费降到了五万,但去年进入 PD-1 市场的康大把这个价格又打了对折,一年治疗费只需要两万!现在市场是在倒逼我们把成本降到极致!”
他扯着身上的衬衣,“可药物研发不是做衣服,10 块和 50 块的布料,要怎么选?”
怎么选?
程心也想问。
有“神药”之称却未能进入医保完全自费的进口 ADC 药物 DS-8201该药 2025 年已进入医保,本文时间线从 2023 年开始,随故事发展推进到 2025 年和现实时间同步。,医保部分报销的传统化疗药多西他赛联合卡铂,还有完全免费的国产临床试验用药,她要怎么选?
顾晓英、方锦、张晶晶、王阿姨……还有就诊时遇见的很多很多病友,在选择化疗方案时都面临着国产还是进口,医保还是自费的两难选择。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患者来说,经济能否负担很多时候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考量因素。
几乎每一个患者在结完账离开付费窗口或自助机时,都会停下脚步,仔细核对账单上的医保报销比例和自费金额。
开始治疗后,病房里大家聊的最多的就是“你用的什么药?多少钱?”
但每当听到病友用的是价格更昂贵的药物,或是自费药,进口药,又会暗暗担心自己用的药是不是效果不够好。
这种担忧渐渐蔓延到整个病程接触到的所有药物上,从化疗并发症需要服用的消炎药、退烧药、止呕药,到复查核磁 CT 需要注射的造影剂,大家都在纠结用原研还是仿制,国产还是进口,低价是不是效果不好,高价又真的值得吗?
程心没有料到宋纪东会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他跟媒体打交道不多,没有考虑太多尺度的问题,跟他相比,梁肇元对行业的态度已经算“温和”的了。
她还想知道像 PD-1 单抗这种已经纳入医保的药物,会因为成本控制承受多大的压力,便顺势把关注点引向科研投入,“我之前和梁总聊过一些研发方面的问题,临床研究阶段占据了药物研发 80%的费用支出,但仁衡的 PD-1 单抗已经获批上市多年,也纳入医保,一款市场成熟、开始盈利的药物依然会面临资金方面的挑战吗?”
“药物获批,只是完成了一个阶段性使命……”宋纪东匆匆喝了口茶润嗓,继续解释。
“我们对 PD-1 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D-1 单抗的耐药机制、组合疗法、生物标记物研究、毒副作用问题、可能的 HPD 问题肿瘤加速进展、lgG 半衰期的优化、适应症的拓展,太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一直在加强和医院的合作,想去推动更多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医研企合作和转化医学这块虽然不是我负责,但是我也有参与过一些,梁总回国以后,除了研发和出海的工作,一直都在忙着搭建新的医企协同项目,把数据和问题从临床搬到科研,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