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

好喜欢这一章,到目前为止,三个鲜明的女性,三种不同的人生。「42岁的女人,跟家人有关的事只要上手一次,下次就驾轻就熟。她并不想要这项技能,但除了她,这个家,谁还能做呢。」很多时候很多技能的学会都是生活的无奈。家人觉得没必要的东西,实际上有时候只是一个人在苦苦经营。特别能够共情岱岱,她的古板她的不甘她的微妙的嫉妒,她的付出她奉献她的风度的维护。最喜欢她很久没梦到妈妈了这一笔。妈妈。妈妈。

太谢谢啦,这么多的反馈!我继续更

42岁妈妈已经去世的女人,对于死亡一切都是早有准备的。这么一想还是蛮心酸的,但家里只剩下个孩子,自己只能去做一手料理后事的人

这一章看的很感同身受 压抑又沉重。。。 我的姥姥也是在我高考完走的,姥姥从生病到去世不过半年。姥姥就妈妈一个女儿,妈妈就我一个女儿,姥爷精神不正常,所以葬礼靠得是姥姥兄弟的帮助,我看着我妈妈在家庭责任的压力下被迫成长,连悲伤都要自我规训,只有下葬那天才放声大哭。所以很能共感的金岱渊心情,死亡面前的“熟练”最是揪心。丈夫的失联、孩子迟接电话的煎熬、姐妹跨省的无力感……

04 缺席是最强烈的存在

第二天,金星没去上班,跟珍姐请了假,跟姨妈简单收拾了一下就上了回家的高铁。姨妈一路没怎么说话。

关于妈妈和姨妈和外公外婆的关系,其实金星并没见到过多少实际案例,打她有记忆以来,姨妈就在外地甚至外国工作,常年出差。外公给她留了间卧室,虽然她极少回家,但房间从不给其他人使用。

金星没少听妈妈讲外公偏心。姨妈是大女儿,长得更漂亮嘴更甜学习也更好,更像外公。别人家有好吃的都留给最小的孩子,外公不,一块米花糖也要藏在柜子里,留到大女儿放学回来给她。小女儿要吃也不给,气得直哭,外公说成绩更好的孩子才有奖励。外婆倒是心疼像她一样本分朴实的小女儿,大女儿吃了米花糖,她定要出去再买一块给小女儿。外婆脑梗去世,入土那天外公中了风,从此嘴角歪斜手哆嗦,话也说不利索。妈妈雇了护工,每周数次回去照看,即便如此,外公还是经常捧着姨妈的照片,相框都擦得干干净净。这些年来,姨妈很少回家,逢年过节只是打钱打电话,金星妈说她是不孝女。

金星用有限的心理学知识分析过,妈妈是因为没得到父亲毫无保留的爱,遭受了区别对待,已经惯性把自己代入受害者身份。另外,金星觉得姨妈不愿回家一定有她的原因。但她不敢问,也不敢在家说,妈听了会很生气很伤心,还会说她也不孝女。外公年事已高,这几年都病着,生活质量也不高,别说出门旅游,就算出小区都很麻烦。他上一次离开小区,还是半年前去医院做检查。外公年轻时也曾每年出差学习,寒暑假经常跟外婆出去旅游,早早退休,还赶上单位分了面积不小的房子,还有两个这么大的女儿,也看到了外孙女,金星觉得二老这辈子没啥遗憾。

金星想帮姨妈转移注意力,想了半天,憋出一个问题:“外公外婆年轻时感情好吗?他们不爱说话,在家一人待一屋,电视也看不到一起,外公爱看抗战剧谍战剧刑侦剧,外婆爱看家长里短的家伦剧,甚至连饭都吃不到一起,外公爱吃红烧肉肥肠猪肚猪耳朵,中风了也要吃。外婆爱吃甜食和各种蔬菜,他俩根本南辕北辙,就连睡觉都分房睡了几十年,哪里像夫妻。”

姨妈说,“在国外很多夫妻分房睡的,各自保留的空间不好吗?”

金星说,“我妈可不这样,我爸不在家,我妈睡觉都要捧着他的衣服,闻着他的味儿才能睡着,我都怀疑我妈是不是有病。”

“你妈……真的吗?”姨妈的好奇心被金星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