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蝶玉撇撇嘴,织布伤眼睛,也伤四肢,但为了过日子,不织布赚不来银子糊口。
晏鹤京想了想,给了个主意:“要不开个绒线铺?招蚕娘来养蚕取丝,反正你爹爹留有田产,不怕没地方种桑叶,做桩的几万钱也有了,还是你喜欢拿手的事儿。”
??可恶,不过帮??出的主意还不错
其实外强中干
??出主意为了做上门女婿吗哈哈??虽然他家世更好
好看好看!上班摸鱼看了一天,今年豆阅目前最喜欢的文!
??
么么??
??:我给你一次机会,改口(掐脖子)
翻手作云覆手雨
姚蝶玉愣住,想象了一下开绒线铺的光景,紧张不已:“我、我没开过铺子,不懂得经营之道,定是会、会亏的。我只会养蚕,桑叶只能辨好坏,不知怎么种植,招蚕娘养蚕取丝自产绒线,产不了多少,得从外边运些货来,出货得靠运输,运输大多得走水运,可是在运输货物上得打通关节,一层一层的,谁知道能不能打得通。”
俗话说的好,有尺水,行尺船,她很清楚自己的本事能力根本不能够去开绒线铺。
不知人、不知市、不知变,三不知的,连外头买卖的行市都不知道,贸然去开绒线铺,就和把银子投到海里一样。
虽然手中有财产百万,但也不能这么随意挥霍啊。
“你哪里没开过,不是开过纸铺吗?”晏鹤京反问。
“那不一样,不是我在经营。”姚蝶玉像只受惊的缩头乌龟一样,不敢去尝试。
“不懂可以走出家门去学,去学别人的商道,你又不是真的愚蠢,学不会这些。商人刚做生意的时候,都是出气多,进气少,想要立刻利市,十人中只那么一人有这个大气运,再说你担心的事儿,有我在,还怕什么关节打不通的?”晏鹤京笑道,“小蝶,你想开什么铺子,都不用怕。”
姚蝶玉被劝得心情飘荡了,眉眼有了一丝神气。
绒线铺开起来的话,一来能生财,二来能帮得到许多家贫的蚕娘子,有一份稳定的工可以做,大家就不用出远门趁工,也能免得许多妇人家因家庭贫苦,或是不能生财为由被典卖了,这是一件好事儿啊。
想到这儿,她不由思念起被骗去松江府的金月奴。
唉,若能早些拿到家财,就能请她来给自己当蚕娘了。
见姚蝶玉有些动心,晏鹤京继续给她说起绒线铺的事儿:“在我们京城里,绒线铺可不只是卖绒线,里头还卖胭脂、梳子、梳头油、纽扣等等,狸奴最喜欢跑到那儿去了,每回去,都会带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回来。”
“这、这不就是杂货铺了吗?也是方便的。”姚蝶玉没去过京城,也没见过晏鹤京口中的这种绒线铺,思绪扯回,两下里感到新奇。
晏鹤京笑而不答,继续说些新鲜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