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姐儿因思念姚蝶玉,从家里偷摸溜出来,来到了府衙。

姚蝶玉回婺源并未与他人说,连吕家人都没有。

吕仕芳厌恶她如此,而吕凭又险些害得金月奴死不瞑目,姚蝶玉听了徐遗兰的话,和他们断个干净罢,不过她心里一直挂念熹姐儿,担心她以后在吕家日子不好过。

苏哥儿有人疼,不必她来担心的,可是熹姐儿没有,许多时候吕仕芳会拿她来发气,小小年纪很是可怜,离开九江前的一个晚上,姚蝶玉睡不着,翻来覆去,担心金月奴的三个孩子没人照顾,担心熹姐儿会受欺负。

为了让她安心,晏鹤京乐于为善,答应她会帮忙留意照顾熹姐儿,还会让金月奴的三个孩子去园林里帮狸奴养养猫,当然,除了养猫,还会让他们读书。

有了他的这些话,她这才安心离开九江。

……

熹姐儿犹犹豫豫躲在一旁不敢主动到府衙里头,是秋娘带着狸奴从外边买完零嘴回来时撞见了,问了几句话,就将她带进府里。

进到府衙,熹姐儿的汪汪泪眼,四边轮视几回,没看到姚蝶玉,在眼眶内打转的泪,哗的一下,和断线的珍珠似的噼里啪啦掉在了地上。

晏鹤京答应过的事情绝不会食言,他这人虽说心眼小,但守信行,姚蝶玉走后,他时常让银刀去洞溪村里转个几圈,探探熹姐儿在吕家的日子是好还是坏,探回来的消息且都是不好也不坏,和以往的日子一样。

姚蝶玉说过熹姐儿爱读书,他便想着等回京那天,让秋娘去一趟吕家当说客,以聘请的方式,一月十三钱,聘熹姐儿到府衙里来给狸奴当伴读,这样既能照顾到熹姐儿,让她有书可读,又能给狸奴找个伴读和玩伴,是个两全其美之策。

十三钱不算多,晏鹤京不是吝啬,不愿意多给银子,但只怕给的多,吕仕芳会把熹姐儿当成钱树子,带着两个儿子赖着个未出幼的孩子过日子,这样反而害了人。

只是没想到熹姐儿会主动前来,得知她是来找姚蝶玉的,晏鹤京酝酿了片刻,宛转道:“她……她去婺源了。”

“嫂……她什么时候回来?”熹姐儿知道吕凭离婚的事儿,离了婚,就不能再管姚蝶玉嫂嫂,她想到这里,改了称呼,硬生生把嫂嫂二字吞进肚内。

晏鹤京也不清楚:“或许一个月,或许两个月。”

也或许是永远。

“嫂……”习惯了管姚蝶玉叫嫂嫂,熹姐儿一时无法彻底改口,“晏大人是不是喜欢她。”

“没关系,你可以继续管她叫嫂嫂。”晏鹤京看出熹姐儿的不自在,笑道,“不过你得叫我一声哥哥。”

晏鹤京没有回答熹姐儿的话,但他这句话说出来,三岁孩儿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在宣城的那段时日里,熹姐儿看得出晏鹤京并不怀,待她和狸奴都是一样的态度,并未低眼看人,她这几日在想,若嫂嫂和这晏大人成为情人夫妻了,那是一件好事儿,这样嫂嫂身边有人伺候,不用每日起早摘桑叶,挑灯织布了。

她应该高兴,替嫂嫂高兴。

“你不想叫也无妨。”熹姐儿沉默不语,晏鹤京讪讪笑了一声,“狸奴这些时日想着你,你若愿意,就来给她当伴读吧。”

“阿娘不会让我来的。”熹姐儿想来府衙里给狸奴当伴读,可是姚蝶玉走后,她要帮忙做许多家务,不会的家务也得学着做,根本没有闲暇。

“你嫂嫂离开前,记着你读书的事儿,我答应过她,会让你有书可读,你既也有读书的心那更好。”晏鹤京笑回,“过两日秋娘会去你家中……你先回家吧。”

“好。”熹姐儿受动,抹了抹眼角上的泪。

……

回京当天,晏鹤京让秋娘去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