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层面的攻击。她没有采取录制视频的方式澄清以求同情?和停止这?场网暴,而?是扛住了网暴和高考的双重压力成功考上了人大新闻系。而?她在采访中表示:“一定要意识到,对网络暴力感?到伤心甚至绝望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7]她选择了避开那些恶意的言论,专注自我,最后?成功地回应了那些质疑的可笑发言,也让铺天盖地的嘲讽灰飞烟灭。对方辩友问?避开让恶意消减了吗?这?个例子?足以证明?。

我方十分认可对方对于群体极化现象的描述,可是对方辩友是否看到了在群体极化下时的那些无意识的乌合之众?在这?样的情?形下抗争有用吗?网络暴力根源于群体价值观,系因群体的价值判断而?产生的群体极化行为。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主题特征,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8]这?类人才不会管事实真相是什么呢?只要我开心我爱发什么发什么?你反驳?好的,那你就是很在意,我偏偏就是要让你不舒服。对于公众人物来说官方的通报都?不足以让大众信服,何况是一个普通人呢?

主席:感?谢正方二辩。下面进?行对辩环节,由正方四辩和反方四辩进?行对辩,时间各1分30秒。双方以交替形式轮流发言。辩手无权终止对方未完成言论,双方计时将分开进?行。一方发言时间用尽后?,另一方可继续发言,直到剩余时间用尽为止,由正方开始发言,有请。

正四:我们将战场拉回到对于抗争的定义上,您方觉得举报投诉是抗争吗?

反四:采取了积极的行为当?然是一种抗争的形式。我方想问?您方是否承认除了具有一定粉丝基础量的人都?是普通人呢?

正四:我先回应您方说的对于抗争的定义,我方认为投诉举报的方式并不是一种抗争,因为这?种方式只是在遵循平台的规则,这?是我方选择避开同样可以做到的事情?。对

于普通人的定义我方认为在这?个语境下是都?可能会遇到同样微型网络暴力的那一部分人。

反四:好的,我们双方在对于普通人的理解上达成了共识。但?是我们双方对于避开和抗争的定义其实是存在了一定的分歧,但?是都?是承认平台机制是举报途径是一种结构化的产物对吧?

正四:平台机制是治理方式结构化的产物,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手段,而?避开和抗争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比如我选择投诉而?达到删评避免直接对冲给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这?就是利用投诉手段达到了我方避开的目的。还有,我方并不同意我们双方对于普通人的理解达成了共识。您方在一辩稿里提到的公众人物机场穿着被质疑以及因地震导致残疾的女孩都?不属于我方今天定义的普通人的范畴内,所以您方对于普通人的定义具有错误认知?。

反四:您方认为对一个的穿着进?行审判不能成为普通人会遇到的事情?吗?今天你打开小红书的帖子?一看,可能就是晒一张自拍,然后?就会有人在下面无端地抨击你‘穿得丑’或是‘真难看’,这?还不算是普通人会遇到的微型暴力吗?您方说投诉是一种手段,是,他的确是结构化下的一种手段,但?是我想请问?您方,如果今天您发了一条帖子?,下面我评论了一句‘strong,这?是nc吧?’好的,你选择了投诉,如果后?台的管理员并不是5G冲浪在线,看到此条评论的时候第一感?觉会觉得这?是在骂人吗?驳回后?这?条评论依旧存在,您方还认为避开解决了问?题吗?

正四:所以您方是承认了投诉是避开也能选择的方式吗?

反四:当?然不是,只是在您方的定义下我方认为投诉并不是您方会选择的方式啊,因为投诉在您方的避开中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而?我方选择投诉后?,如果平台置之不理导致了更大的后?果,那么我方就可以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