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结束之后,皇帝再召集这一次功勋尤为卓著,立有破阵先登之功,已经有望封爵的士卒姬将领,为他们赐下宴席。宴席之上,天子又让人把太子抱了出来,在自己身边专门安放了一个绣墩,让他围着小被子乖乖在上面坐好,认认真真旁观亲爹和基本盘交流感情,同时也是老实充当自己的吉祥物角色皇帝把继承人放在这里,一面是让基本盘认人;另外也是安铁盘的心:只要大家和太子相处愉快,那将来就算皇位传承,过往的交情也总可以保证利益不变。大家可以放心效忠,而不必担心其他的变故。
如此体贴,如此周到,以至于在场之人感激涕零,深觉刘家的恩情实在还不完,真恨不能当场起身,以最为慷慨激昂的态度表达自己拳拳真挚的一片真心。当然,局限于宴席上的规矩,大家不好乱哄哄一齐效忠,所以只有趁着依次祝寿时猛拍马屁,大肆恭维如今宴席上一大一小的两颗太阳双日凌空,煌煌当中,这多是一件美事啊!
作为全大汉人民心中最大的太阳,皇帝陛下笑容满面,神色自若,怡然自得。等到大家都尽情抒发完自己的敬仰之情后,他才抬一抬手,让身后的侍从满斟了一尊酒;他执酒而立,左右顾盼,仿佛是尽情回味了一遍自己的伟大功业,随后才徐徐开口:
“诸卿济济一堂,国家后继得人,朕不胜欣悦之至。”
又是山呼海啸的颂圣声。皇帝举一举酒尊,等到呼喊稍歇,才慢悠悠说出后半句话:
“上林苑这样的生机勃勃,真是难得。朕想,等到以后太子稍微长成,也可以把他送到这里来,好好学一学新东西嘛!”
阅兵、赐宴、炫耀长子,憋到了最后,皇帝终于丢出了他精心谋划的那张底牌。
第139章 灵活
“皇帝真是这么说的?”
董仲舒盘坐在竹窗之下, 面色随着跳跃的阳光而变动不定,阴晴难以窥探。但无论如何,他的语气依旧平静:
“天子当真说了, 要太子以后在上林苑受教?”
传讯的儒生恭敬跪坐于前,神色谨慎之至。虽然作为皇帝的文学近臣, 他几乎是全程跟进了整个阅兵的流程, 当初也曾站在众人之中, 亲耳听到天子宣示这关键之至的消息。但毕竟此事事关重大, 所以即使极有把握, 他仍然反复回忆了数次,在确定并无问题之后,才低声开口:
“是的, 天子当着数千人的面,宣示要把太子放到上林苑教养。”
虽然只有寥寥一句, 但字字千钧, 压得旁听的士人们勃然变色,面面相觑, 几乎不能言语。董仲舒尚未开口, 坐在一边的儿宽便忍不住了:
“储君尚且年幼, 怎么能放在林子里养着?!上林苑草木茂密,多有虫蛇, 万一出了什么好歹, 奈江山社稷何?!我辈应当谏止!”
他停了一停, 又道:
“陛下说这样的话,不知道是不是一时兴起?如果只是随口道来, 并未思虑太多,是否可以请大将军”
报信的儒生道:“天子宣示?? 消息的时候, 大将军就在下面整队。”
儿宽噎了一噎,面上露出了迟疑之色。显然他自己也清楚,虽然口口声声要“谏止”,但在太子培养的问题上,儒生现在的发言权可能还不如那几个神经病方士,说了和放屁没有区别。所以他思来想去,才想着走大将军的路线曲径通幽穷措大的话皇帝可以不在乎,太子亲舅舅的话总不能不在乎吧?
可是,现在大将军居然躬临当场,亲耳听到了皇帝的冒昧宣言,那么他们从中搅局,设法挑动意见的战术就实在胜算不大了(虽然本来也没啥胜算),可是可是,儿宽思前想后,仍然极为不甘:
“大将军或许不懂怎么养孩子,是不是也可以设法请皇后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