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将军不知道上林苑毒虫蛇兽的厉害,卫皇后应该知道啊!卫皇后保护太子,应该是无微不至,什么都该考虑到才对,由她出面施压皇帝施压兄弟施压亲外甥,不是恰恰合适么?

当然,话说到半句,儿宽自己也卡住了。没错,他这个建议在理论上的确可行,方法也不存在任何问题,唯一的瑕疵只有那么一丁点卫皇后凭啥搭理你们这些儒生呐?

外朝的大臣和皇宫的皇后能有什么瓜葛呢?卫皇后连儒生们的老丝瓜脸都未必认得几张,又哪里来的渠道,可以请皇后出面,搞什么“施压”呢?

喔不对,真要说起渠道,他们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的。数年前年轻的霍去病霍将军被放在宫中教养,卫皇后为了担负起长辈的职责,特意派人搜求过大儒注释的《春秋》、《易经》(虽然基本没啥用),给当时名满海内的董仲舒赐过绢帛。换言之,如果董博士愿意拉下一张老脸,用一用这层微薄如纸的关系,他们应该还是可以和皇后说上话的吧?

儿宽看向了董公,眼中已经灼灼闪出了亮光。

但董公神色不变,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儿长史。”他称呼着儿宽的官职:“你千辛万苦要找大将军、找皇后,真的只是为了太子的安危着想,要用心谏止皇帝么?”

“仆不敢妄言”

“儿长史,要说实话。”董仲舒打断了他:“特别是在我们的这位天子面前,一定要说实话。”

儿宽的面色倏然而变了。

显然,虽说满嘴大义,口口声声为太子着想,但儿宽私下里那点微妙诡异的心思,其实一点都不难猜测皇帝要把太子放在上林苑里培养,等于全盘推翻了以往的教育计划,另开了一盘新局;这盘新局的形势尚且不知,但作为过往教育计划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以往权力格局中冉冉升起的伟大心性,儒生却万难忍耐这种变故!

先前一切都是定好了的,皇帝要让太子读诗书、读周礼,读儒术,读儒术长大后亲近儒术,他们这些大儒也就能飞黄腾达,从此大展拳脚,尽情施展他们的治国之道;光辉前途璀璨耀眼,由不得儒生不怡然自得,欣欣自诩;怎么现在时势突然一转,原本定好的利益格局,居然刹那间就反转至此呢?!

他们不能接受!

正因为不能接受,所以儿宽才要尝试阻止。太子进不进上林苑其实无甚干系,但太子要偏离原本的培养路线,那却绝对不能够允许!

不过很可惜,儿宽儿长史的心思还是太急切、太躁进了,以至于董仲舒这样忠厚老实的人,居然都一眼看出了他的用意当然,如果连董仲舒都能看出他的用意,那就更不必提他们那位沾上毛比猴还精的皇帝陛下了。也就是儿宽这句话是私下论述,要是当着天子的面亲自开口,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大的风波呢!

当今天子的脾气大家都是知道的,要是真心诚意顾虑太子的安危直言进谏,估计他笑一笑解释两句也就罢了;但这种含沙射影露半拉屁股的搞法,大概是真觉得自己的安稳人生太过舒坦,要给九族狠狠上一波强度了上一个在私下里嘀咕储君的是田玢,你要不看看他结局如何?董博士提醒一句“说实话”,是真正的金玉良言,一点不掺虚假。

骤然被尊上揭穿了心思,儿宽自己也觉得尴尬,只能垂头不语,默默忍受。不过,在场抱有同样心思的显然绝不止一人,在短暂的沉默后,有位亲近的弟子还是出声辩护:

“先生,这件事还希望先生能体谅儿长史,也是体谅我们。毕竟,毕竟我们实在太想上进了”

董仲舒:

董仲舒有些说不出话来。说实在的他也知道不少士人跟着自己学经术动机不纯,多半是想借着儒学往上爬,所谓“取青紫如拾芥耳”;但无论如何,先前总要设法遮掩,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