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他对余氏道:“嫂嫂,朝上的事你不必担心,带着元茂先行回罢,我还要去见一个人。”
余氏看他身上披着的斗篷乃是皇上所赐,想来是没什么大事了,稍稍放下心来。她温声唤着裴元茂:“茂儿,别再给你三叔添乱了。”
<br>
裴元茂不愿起身,还是裴长淮摸了摸他的额头,说着回罢,他才随了母亲一起回了侯府。
<br>
裴长淮目送侯府的马车消失在长街尽头,又在寒风中静立片刻。从不远处跑来一位车夫打扮的男人,跪在裴长淮面前,先行一礼,再道:“小侯爷,我们主家有请。”
<br>
裴长淮望着他所指的马车方向,低低咳了两声,复挺直腰身,不疾不徐地走了过去。
<br>
马车锦帘轻卷,帘后是赵昀极英俊的眉眼。
他看着裴长淮,道:“上来。”
第44章:孤鹤鸣(三)
裴长淮行走有些不稳,手扶着马车才艰难地踏上去。他坐到赵昀身侧,帘子一放,扑过来一阵风,裴长淮不禁打了个冷颤。
<br>
看他嘴唇毫无血色,脸颊却是通红一片,想是冻得不轻,赵昀就将自己的大氅解给他,正要给裴长淮披上,裴长淮却按住了他抬起的手臂,“不必了。”
<br>
裴长淮神情中有一种冷漠,这冷漠不似冰那样坚而寒,而是像天上的明月?,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br>
赵昀收回手,跟着冷笑了一声,“小侯爷这样子竟像是我欠了你似的。裴昱,我告诉你,刘项一定要死,这样死已经太便宜了他。”
<br>
裴长淮道:“是因为你哥哥赵暄的冤情?”
<br>
赵昀一眯眼,“你知道?”
<br>
裴长淮却道:“我应该知道。”
如果这是他兄长裴文不曾了却的业障,也应该由他来了却。
“你入武陵军,将矛头直指刘项,是因为他与你哥哥被冤杀一案有关么?”
<br>
“有关?”赵昀冷冷地说道,“可以说没有他,我兄长就不会死。”
<br>
庚寅年淮州府乡试中,有四位是淮州府本地豪绅子弟。
他们家族世代经商,在行市中互通有无,日益繁荣,又因彼此连着姻亲关系,荣损与共,此次应试,这四个豪绅子弟就合计着齐力买通考官,提前拿到试题,好摘得一个举人头衔回家交差。
<br>
他们打听到,主考官裴文乃正则侯府的嫡长子,官拜兵部侍郎,在武陵军中兼任少将军,作风手段极其刚硬;陪同副考官是两位翰林大学士,皆是自命清高的文人一流,都不好入手。
唯独提调官刘项,原本是穷苦出身,受老侯爷提携才在武陵军中领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衔,其人有些好财,加上极贪酒肉,四个豪绅子弟便以送干果盒为名从中夹带了一千两银票,作为敲门砖,前去试探刘项。
果不其然,刘项当天就召见了他们,四个人又当面送了他三千两银票,请他玉成此事。
<br>
刘项收下贿银,在乡试前利用职务之便,向四人泄露科举题目,而作为提调官,刘项还在应试当日负责搜检,暗自准许四人夹带小抄进入考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