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日子,商别鹤像是找到了一件极其珍贵又需要无比耐心的事情。
他深知林昭清修的习惯,也尊重她那份近乎固执的专注。
于是,每一次递出邀约的帖子或口信,他都怀着满满的期待,但即便十次里有九次只得到天师府小童一句“林师姐说今日需静修符箓”或“师姐下山除祟未归”的回复,他心中也并无半分失落或怨怼。
能有一次,便是意外之喜。
不能相见的日子里,商别鹤找到了另一种表达心意的方式,那就是送些小玩意儿。
这些东西,无一贵重,却处处透着别样的心思。
有时是几枚刚从南境快马加鞭送来的还带着清露的“玉铃果”,果皮剔透如冰玉,入口清甜生津,附上一张素笺:“南境贡果,名‘玉铃’,其味清冽,想与姑娘清修之韵相合,或可一试。”
林昭看着那晶莹剔透的果子,仿佛能想象到那人安排时认真的神情。
有时是一个小小的用上等黄杨木精心雕琢的娃娃。
娃娃穿着月白色的道袍,梳着简单的道髻,眉眼清冷,惟妙惟肖,正是林昭的模样。
娃娃手中还托着一枚更小的,刻着繁复纹路的“符箓”。
附言只有一句:“闲暇随手,雕工粗陋,望姑娘莫要嫌弃。”
林昭拿着那巴掌大的小木人,指尖拂过那细腻的衣纹和熟悉的五官轮廓,沉默良久,最终将它轻轻放在了书案一角。
有时是几卷新出的讲述各地奇闻异志或精怪传说的杂书,扉页夹着书签,标记着他觉得她可能会感兴趣的故事。
有时是冬日初雪时,他托人送来的一小坛埋在梅花根下汲取了寒香的雪水,附言写着:“梅雪烹茶,清寒入骨,或合姑娘心意?”
最频繁的,是信。
商别鹤的信,从不逾矩。
开头总是恭敬的“林姑娘台鉴”,落款亦是规整的“商别鹤敬上”。
第125章 前世篇初识3
信的内容却并不刻板。
他会在信中分享一些京中的趣闻逸事,用轻松诙谐的笔触描述某位老大人朝堂上打瞌睡被陛下抓包的窘态;
会谈论他在古籍中读到的一段关于符箓源流的见解,虚心请教她这位行家的看法;
会描述他处理完一件棘手的民生案件后,看到百姓舒展眉头时的欣慰;
甚至会笨拙地画上几笔,描绘他窗台上飞来一只不怕人的胖麻雀的憨态,旁边批注:“此雀日日来蹭食,膘肥体壮,颇有姑娘后山灵兽之风范?”
这些信,像一缕缕温润的春风,不急不缓地吹拂着林昭原本如深潭般平静的生活。
起初,林昭对这些信和小礼物,一概是沉默的。
收到,便收下,无只言片语回复。
商别鹤也不恼,依旧如常地送,如常地写。
不知从哪一次起,也许是那玉铃果确实清甜,也许是小木人雕得过于用心,也许是他信中描述的那只胖麻雀让她想起了后山那只总爱偷吃供果的馋嘴猴……
林昭在收到下一封信时,提笔在空白的素笺上,只回了两个字:“已收。”
字迹清冷,力透纸背,却让收到回信的商别鹤开心得像个得了糖果的孩子,拿着那薄薄的纸片看了许久。
再后来,她的回信里,字渐渐多了一点。“果甚好,谢。”“书已阅,颇有趣。”“雀肥,莫多喂。”
依旧是言简意赅,却让商别鹤捕捉到了那冰层下细微的松动。
直到这一日。
商别鹤如往常一样,处理完繁重的公务,在灯下铺开信纸,正准备分享今日在城外巡视时看到的一片开得极好的野棠花。
他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