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1 / 2)

云谏:你抢我老婆,人家对我的报复落在你头上,这很公平。

第55章 (原53/54)

◎总要一起面对(义兴郡剧情)◎

义兴临近太湖, 郡内水路交通便利,谢明庭并未换乘马车,而是径直将船行驶到了义兴郡内。

江南的初雪还未落下来, 太湖之畔, 仍有垂柳, 然则满湖的莲花俱已凋谢,水鸟也去了更温暖的南方栖息,一路行来,唯剩衰荷残菱,石塔孤零零地屹立水中, 说不出的萧瑟。

湖畔的农田里却是大片大片的翠黄,尚有农人在耕作,冬景萧条间, 俨然是与太湖陡然分裂的一抹春色。

船上,识茵好奇地问道:“地里种的是什么啊,不是冬天吗, 怎还会有菜蔬生长?”

谢明庭瞄了一眼:“是义兴的特产,阳羡雪芽。”

“眼下正是茶树生长之机,等到了明年年初, 就是采摘头茶的时候。自然要料理得勤快些。”

阳羡雪芽之名识茵也是听说过的, 在京中颇负盛名,千金难求。她懵懵地想了一刻:“可是我来时听说义兴并不富裕, 既有这么多的茶田,又临近太湖, 怎会贫穷呢?”

“自然是因为, 这些茶田并不归属于百姓。”谢明庭道。

“那是归属于谁?”

他却与她卖起了关子:“茵茵很快就会知道了。”

此时还未至郡城, 船行太湖之上, 沿岸皆是茶田,翠色涟涟,与长满芦苇的沼泽相连,许久才见边际。

有茶农自茶田中出来,步履蹒跚地朝沼泽中走去,弯腰捡着什么。谢明庭命人将船停泊靠岸,离得近了才发现,是在捡沼泽地中遗落的大雁粪便。

只见他很小心地用小木棍扒拉着雁粪,拾出里面遗留的一粒粒谷粒,如获至宝地装进所携的布袋之中。

此时已是冬日,大雁大多飞去了更南的地方过冬,沼泽中遗留的雁粪不多,老人捡了一圈也没能捡到多少谷粒,又叹息着,拄着树枝费力地朝田埂走。

识茵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老伯,您、您这是在做什么?”

老人回身过来,看清他们衣着,竟是跪下来乞讨:“贵人行行好吧,老朽已经好几天没吃饱饭了,求贵人行行好。”

“去拿些粮食给这位老人家。”谢明庭道。

等到识茵去船上拿了些粟米回来,谢明庭已延老人在田埂上坐下,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老人原是茶农,家中原有朝廷授予的五六十亩茶田,尚可度日。然好景不长,随着两个儿子的相继去世,家中的三十亩口业田便相继被官府收回,唯剩下二十亩养家糊口的永业田,也被当地大族阳羡吴氏强行兼并,自己则沦落为吴氏的奴仆,一把年纪了还得为人帮佣。

原本,永业田是不允许民间买卖的,然大族吴氏在当地一手遮天,贿赂郡守,用尽种种手段,强行霸占。老农申冤无门,反欠下对方高额贷款,只得沦为帮佣,但即使如此,也没有一口饱饭吃,是故不得不捡雁粪充饥。

“可是太上皇永昭一朝,不还曾大量还民于田吗?”

差陈砾送走茶农后,识茵仍久久地未能从极度的震惊之中脱离。至于剩下的那个问题义兴水产丰茂难道就找不到其他可以充饥的东西,在舌尖转了个圈又咽了回去。

是了,大约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主人的,百姓不可随意攀摘,否则也不会沦落到拾雁粪。

谢明庭看着老农远去的蹒跚背影:“那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所谓均田制,打压豪强,还田于民,都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只要士族一日存在,土地兼并的现象就一日会发生。区别只在于速度的快慢。”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