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长平自是受宠若惊,齐大人可是贺州文坛的第一人,三百余年唯一一个贺州出身考上殿试二甲第一之人,且在被先皇流放之前,还未满五十岁便已身着紫袍,离入阁为相只有一步之遥,当时贺州人谁不期盼朝中能出一贺州宰相。
虽辛长平在黎山书院求学时,齐大人已经被罢官流放,可齐大人的大名依然在贺州学子之中流传,且贺州学子坚信齐大人只是受先皇长子牵连,无辜被冤枉。
齐大人出身贫寒,比辛长平之出身也好不到哪里去,辛长平一直视齐大人为楷模,现在听山长说齐大人如此看重自己,心下十分激动,连忙说:“多谢山长引荐,是学生的荣幸。”
褚亮有些羡慕的看着好友,却并不嫉妒,他对自己有自知之明,学洲能考乡试第八,自己连倒数第八都不是,他现在只想知道齐大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文章,自己可真的有机会考中?
见四个晚辈都期盼的盯着自己,杨怀恩也不吊人胃口,转述了恩师对他们文章的评价,四人皆难掩喜色,杨怀德最为年长,便主动出言说:“既大家都有望殿试,这等待会试放榜的日子,不论是什么诗会、文会,都莫要出去凑热闹了,留在家中好生静心准备殿试。”
三人自然不会拒绝,纷纷点头应是,之后又日日聚在杨怀德书房同做文章互相指教,直到会试放榜那日。
125 ? 第 125 章
放榜这日赶上了杨怀恩的休沐日, 他便不用请假。
天还没亮他就先行醒来,催着打发了家中身强体壮的家仆去贡院前候着放榜,怕有闪失, 还不止派了一人, 连贴身服侍他的家仆在内一并派了四个家仆去, 想着便是一个人挤不进去,四个人总能挤进去一个吧。
他一路踱步到前院的正堂里,沿途打量着这个没什么优点的宅院,这宅子地理位置一般, 格局也不好,连他自己住的正房采光都不太行, 这种宅子若在潍县,百余两就能买下, 可在京城, 他租这宅子时一年的租金都要两百余两。
会试第一日他送了晚辈进了贡院, 便马不停蹄的寻了官牙把这宅子买了下来。
这宅子的主人原先是个京中小官,到年老致仕都还是个小官,且家中子弟不继,也没个考上举人、进士功名的,便不愿在京城久居, 选择回乡荣老。
这宅子着实没啥优点,要价又不便宜, 在官牙手里挂售了近两年都没卖出去, 官牙才同来信催促的老大人商量着把宅子先租出去,好歹有点进项, 于是去年才租给了来京的杨怀恩。
一开始官牙也是想把宅子卖给杨怀恩的, 不过杨怀恩瞧不上, 现在见他要买,官牙疑惑的问:“杨大人先前不是觉得不满意,怎么突然回转了心意?”
杨怀恩人老成精,怎么会告知官牙真正原因,给人家坐地起价宰自己的机会,没露出一点异样的说:“去年家里田地减产,凑不到更多银子,买不起那更好的宅子,这宅子住了半年也有了些许感情,搬家也麻烦,干脆不纠结了,就买下来吧!”
这破宅子花了他三千多两银子,见这宅子的房契上落下自己的名字,杨怀恩才终于安了心。
本来三千多两银子,对杨家并不算什么,原先一年田地的出息都有一万多两,只是去年把大半的田地都交给了朝廷,去年家中公账上一年的出息只剩下不到五千两。
世家都是只有年年存银子的,他们杨家也不能沦落到吃老本度日,这破宅子花了杨家去年大半的进项,杨怀恩都有些心疼。
还好还好,四个晚辈的会试都没出一点纰漏,今日放榜消息一出,这宅子里一科出了四个进士,多好的风水,别说是文曲星照耀了,就是说文曲星落脚此间,都有人信!三千多两买的宅子,一万两卖出去也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