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恩自己便有个极好的恩师,自然看得出来朱童生虽才华远远不如自己恩师,但对学生认真负责真诚相待之心是一样的。
他心下触动,但世家子弟大多傲气,他怕辛长平这个农家子便是被他收进了书院,也难免被那些公子少爷们欺负,便吩咐自家堂弟出面考校辛长平,说若是辛长平真有天资,便收他入学。
有杨怀德这个潍县知名的天才人物背书认可辛长平的读书天赋,辛长平进了满是世家子弟的黎山书院,才没受到什么欺负排挤。
但那时杨怀德是受到大哥暗示,对辛长平放了水的,他清楚的记得这个辛长平天资平平,甚至还不如自家堂侄儿,当时自家大哥也说他若是够努力,许能考个秀才,但再进一步会很是艰难。
没想到对方打破了自己和大哥的认知,不仅中了举人,名次还极为靠前,在辛长平来京之前,他本以为是因为皇上在大改文人风气,辛长平占着个朴实无华的便宜,才取得这般成绩。
结果考前的这一个月,让他更加的了解这个亲家。
他虽吃亏在出身不高,文章不似世家子般有文采,可也得益于他出身平民,让他对政事能着眼于底层民众的需求,言之有物,行之有理。
杨怀德都不由得庆幸如今皇上要改人文风气,不然似辛长平这般显然是能干好实务的好官苗子,如何能有机会显身于人前?
在一起吃了一顿饱饭后,顾不得天色渐黑,四人又如考前一般在杨怀德书房里各自默写起会试文章,写完之后四人交换互相传看,借着对方的文章对自己所做的文章查漏补缺。
等杨怀恩从吏部下值回来,见他们如此,也加入进来看了他们所做的文章。
他们四人都是睡足了一天一夜的,自然没有困意,可杨怀恩却是一早起来去吏部上值了,现在只能猛喝姜家的醒脑茶提神。
陪着几个晚辈熬到半夜,杨怀恩看完他们的文章,心彻底安定下来,一个个的拍过去说:“以我之见,你们四个,各个都没问题,明日我带你们的文章再去给齐大人看,都快去安睡吧。”
124 ? 第 124 章
这些文章虽是先前做过的, 现在默写出来也极耗费体力,四人皆十分疲惫,听了杨怀恩的话, 他们便安稳的回屋里洗漱睡去。
次日他们睡到快中午才各自起来, 杨怀恩却是没躺下多久就满脸困顿的起来洗漱上值, 贴身的家仆瞧着他的面色小心的劝慰道:“太老爷这几日本就跟着操心劳神,昨日又甚晚才歇下,今日不如请休一日?”
杨怀恩要了块浸过凉井水的面巾贴在脸上醒神,闻言摇头道:“无事, 我这年岁了,白日里哪里睡得着。”
其实倒不是因为年纪大而睡不着, 而是昨日看几个晚辈的文章,兴奋得睡不着, 迫不及待的要拿去和恩师求证一番, 看是否如他所想。
简单吃了点朝食, 杨怀恩把四人的文章分别卷好,收进书袋里挎在身上便满面红光的出了门,到了吏部先去值房点卯,之后便从书袋里掏出那些文章抱着去恩师的值房寻人。
齐大人比杨怀恩还年长十多岁,已经是六十多近七十的年纪了, 在边关流放了十多年,脸上更是染满了风霜, 显得比实际年纪还要大一些。
他满头的白发不见一丝乌青, 若不是穿着一身尊贵的紫袍,看着就像个普通的迟暮老人, 唯一显得与普通人不一样的, 只有他那双虽经过岁月洗礼, 却依然清澈坚定的眼睛。
杨怀恩进屋时,齐大人正在看下属报上来的公文,自他被新皇起复回京后,没安生上几月,新皇就因云州、湖州民乱之事大发雷霆,去年湖州的官员从上到下换了快四成,云州官员因赈灾不利还瞒报朝廷,亦是被罢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