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来前也觉得他是如此,想自己定要像从前接待那些省里来的大人,受一番慢怠,谁知这位卓二郎却很客气,对他有问便有答,知县立刻觉得那小倌的死定是个被谣传的误会,这样一位君子怎会做出那般禽兽不如的骇人之事。
这庸吏大了胆子松了心神,竟还多嘴追问。
“原来如此,那总督大人等的这位故人,不知是哪位尊贵无比的人物,竟让总督大人这样煞费苦心。”
卓仲达呵呵笑了一声,没有说话,反倒是他旁边的副官突然把刀噌的拔出一半,上前半步对他喝道。
“知县大人未免管得太宽!”
这庸吏吓得从座位上跌倒在地,卓仲达按着副官的手将刀推回鞘中,又起身过来将他扶起,唱了个白脸,只说那位故人身份特殊确实不能透露,还要他多多担待自己这位脾气粗直的副官。因此直到这知县出了客栈这间房门,他还认为卓仲达是位善人物。
知县才跨出客房的门槛把门带上,里头卓仲达那和蔼又不是威严的笑就散得一干二净,转而换上一副冷漠厌恶的神情,那副官赶紧给他端来洗手的盘子和帕子,卓仲达将这双刚才扶过知县的手搓洗了一番,吩咐道。
“唤店家来,把这套桌椅地毯都换了。”
“是。”
话毕,卓仲达拂袖起身,将那知县送的白玉茶杯连同里头的普洱,一并打翻在地。而这知县后两月后忽然丧命于家中失火,这便又是后话了。
【TBC】
第五十九章
《春生师兄》
第五十九章
既然已被当地做官的晓得了,卓仲达便也不藏着掖着了,临到靖安帝快到的几日,他每天都要穿上软甲军袍,佩好宝剑,早早登上城门,准备迎接。
身为两省总督的他每日登上城门,顶着烈日吹着热风等那位“京里的故人”,那芙蕖县的小知县焉敢一个人在家舒服,于是亦在城门下领着衙门的一众手下,穿好官服恭恭敬敬候着,像群谨小慎微的殷勤苍蝇,赶也赶不走。
芙蕖县的百姓感到奇怪,这往日击破冤鼓都喊不醒的知县老爷,怎么这几日起得比卖菜的还早,天天在那城墙跟站着。看他穿着一身快撑爆的七品官服,热得肥脸流油,频频朝城门顶上望。
于是,芙蕖县的老百姓也跟着抬头看去,俱是大惊大赞。
嚯!原来上头有好一个威风凛凛,器宇轩昂的武将立着!
很快,替他们打退倭贼的卓二郎每日在城墙上等人的事就被传遍了。
一时间城门边热闹非凡,就连邻边县城的人也慕名赶来,只是碍于先前严查私通倭寇的流民,所有人一概不许进城,只好在城门外伸长脖子望着,一时间,这堵城墙的内外两边都挤满了过来看卓二郎的人,比前几日端午过节还热闹百倍。
卓仲达便借着这势头,叫那知县广而告知,几日后的晌午,届时将要在这城墙下的东市凌迟倭贼,并解除了自己下的入城禁令,恢复交通,春生与冯谢君在不归山下的难民正是此时趁乱溜进来的。
这些举措摆明是要越多的人来观看这场凌迟越好,振奋士气也好,杀鸡儆猴也罢,反正百姓要看爱看的就是个大热闹。
待得靖安帝到的前一日,芙蕖县的大小客栈皆是满客,除了被卓仲达包下的那一家。
正当所有人都在猜那位卓二郎等的“京里故人”是谁时,十三名待凌迟的被虏倭贼也从前线军营被押送过来,在将这十三名倭贼关入芙蕖县的大牢前,卓仲达特意吩咐十余名身披玄甲银袍的卓家军押着囚车先在街道坊市走了三圈,让这批倭贼在百姓面前露露脸。
东南沿海倭患频繁,百姓恨透了这些倭贼,与他们即使没有家恨也有国仇,卓仲达这么一招押人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