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取一碗醋水。”

内侍又奉上后,他将死雀的五脏六腑,都浸入醋水中。然后将碗连同胃里残留物,一同放在铜板上烘烤。

待大殿内冒出一股微臭的气味后,他放下镊子,躬身道,“禀陛下,臣可以确定,太后娘娘的金丝雀,死于汞中毒。”

庆帝不可思议道,“这么短的时间,卿不仅确定中毒,还能确定所中何毒吗?”

王宴舟笃定道,“陛下,臣见死雀肝脏,有几不可见的朱红色斑点,又观它肠道浆膜层泛珍珠光泽,与臣幼时豢养的鹦鹉死状相像。臣的那只鹦鹉,乃是偷吃祖父丹药而死。臣便怀疑这雀鸟也是死于汞毒。”

“陛下,臣的祖父沉迷于修仙问道,臣对汞的气味格外敏感。方才臣取胃内残留物,置于铜板上烘烤,析出银色汞珠。又以白醋熏蒸法蒸尸,水面渗出一缕红色雾气,此乃汞蒸气遇冷凝结所致。朱砂遇热则析汞,可见这只金丝雀,确实死于汞中毒。”

刑部尚书张希颖,如泥塑般侍立,不解道,“可是那盘‘百寿肝膏’,太医并没有验出毒,老奴吃着也无事,难不成这毒量微弱,只对雀鸟起效?那下毒之人所谋在何?”

“验不出的毒,才最要命。”

大理寺左寺丞沈初明,忽然出声道,“臣启陛下,昔年江宁府曾破获一桩奇案。有方士以朱砂合药,伪称‘九转还丹’,诱使富户争相购食。当时官府初验丹药,银针亦未显毒。”

“然臣复验死者脏腑,见其肝肺皆呈朱砂浸染之相。细查方知,此毒诡谲,少量服食仅致瘾癖,待瘾头渐深,食者自会加倍剂量,终至汞毒攻心而亡。”

周太后闻言骤然色变,手中茶盏‘当啷’一声落在金砖上。

她缓缓抚上心口,声音里带着几分后怕的颤意,“是了,哀家本就喜食‘百寿肝膏’,去岁的肝膏,陛下就送给了哀家食用,今岁哀家吃了若是喜欢,自然会一直吃下去...”

她染着丹蔻的指尖,深深掐进掌心,“好个滴水穿石的毒计!”

王宴舟和沈初明,本就私交甚好,听完沈兄所言,他附和道,“陛下明鉴,朱砂已入羊肝,却仍能通过牛羊司查验,御膳房十几道验关,可见投毒之法极为隐秘。臣推测,这毒不是下在熟食里,而是以微量朱砂混入御羊草料,日积月累,毒素渐聚于肝。”

“况且,臣过去发现,汞与肉类结合时,银针试毒不显色。每头羊的含量极低,即便内侍口服也很难发现。但若是像太后这样刚好喜食肝膏,那天长日久,不知不觉间,就会毒素累积,成不治之症。”

周庐闻言,指节捏得发白,“敢问王仵作,所谓不治之症,是什么症状?”

王宴舟沉声道,“《洗冤录》载,‘汞入膏肓,其症似风’。汞中毒之人,初时不过头晕目眩、手脚微颤,与寻常体虚之症无异。三月后毒素渗入骨髓,则出现失语搐搦,类似风疾...”

周太后忽然爆发出一阵哭泣,“风疾之症,那不就是吾儿昭隆的死状嘛?”

群臣哗然,整个大宁谁人不知,昭隆太子病故于风疾,民间又名中风之症。

102☆、第102章

◎困兽◎

周太后悲泣道,“先有吾儿昭隆遭人毒手,今又如法炮制加害哀家!这般狠毒手段...”

她掩面而泣,珠泪涟涟,“莫非周家人活着,就这般碍人眼么?”

殿中群臣闻言,顿时哗然。

庆帝急忙起身,躬身请罪,“母后受惊,皆是儿臣不孝,未能护得母后周全。儿臣即刻命三司会审,严查此案。若不能查明真相,揪出幕后主使,儿臣誓不罢休!”

他转向殿中众臣,沉声道,“传朕口谕,着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即刻会审此案,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