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沈初照的母亲嫁到沈家来时,外祖曾惆怅了很久,说她娘亲自出生起,家中就在备嫁妆了,可出嫁时还是低给了对家,皆因她母亲比对家的女儿早成婚了一年...
“罢了”,何年将单子放回了玉制托盘里,“既是比我的嫁妆单子还长,那就慢慢找,不急这一时...”
毕竟,她要操心的事情,远比回绝一个少年郎要棘手多了。
比如,这会子侍女就挑帘进来,一脸恭敬道,“娘子,将军请您过去,有要事相商。”
何年回了声“好”,站起身,穿过满室书香,朝着外间走去。
【作者有话说】
谢谢宝们阅读
6☆、第6章
◎当作小厮使唤◎
外面天光大亮,是晴朗的清晨,浮光湛湛,松风清透。
何年由侍女带路,穿过九曲回环的廊桥。
桥下一池白莲,宛如素瓷,白绿初匀,漫透黎光,青茎托着妃白的花,雪涛般在天光中摇曳,映照漫天秋碧。
她不由停下脚步,赞叹道,“将军府的白莲,果然养得极好!”
沥泉等在廊桥上,带少夫人去将军书房。
他早就听闻这个尚书小姐难伺候的很,得了她的夸赞,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这是北方白,是我们将军从金城艮河带回来的,很稀罕的品种。”
何年见这小厮年岁不大,一身软翅幞头小袖圆领常服,脚上一双黑色练鞋,走马练家子的把式,看着十分简朴。
不过,样貌倒是清秀利落,很合她的眼缘。
何年给了打赏,饶有兴致的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回少夫人,小的名叫沥泉,是伺候将军生活的小厮。”沥泉回答的很恭敬。
“这北方白在别处也是不活的,只有金城艮河里长了百亩花,说是那边地泉水丰沛的缘故,小的也不清楚具体缘由。只知道将军行军路过那里,见这北方白开于小雪中而不败,就命令小的和湛泸哥哥,从金城运回了玉京。路上走了七天七夜呢,幸而是种活了。”
“金城艮河?”
何年记得在查找沈初照的资料时,她曾去过一个七十年代研究沈初照的学术大佬家里,那个老教授同她一般痴迷沈初照,只是在动荡的年代被打成了毒草,许多学术成果也付之一炬。
家中现存的很多资料,还是她的学生和家人,保留和整理出来的。
只是时代原因,几十年间,沈初照在历史中都是负面形象,鲜少有人将她作为研究课题。
直到近些年,传统文化复兴,沈初照的审美和生活,尤其是笺纸和私刻领域的成就,慢慢显现出来,学术研究上的正面评价才开始居多。
何年还记得,那日天气闷热。她在老教授的资料室里,在散发着霉腐味的陈年笔记中,看见一小截从报纸上剪下来的短小资讯,贴在塑皮红星笔记本的后面。
那则资讯只是提及,考古学家在兰州一处干涸的沼泽地里,挖出了存在上前年的莲花种子,这证明千年前的这里,曾经有大片白莲存活过。
何年当时感到困惑,不知老教授保存这则新闻,和沈初照有何关系。
可兰州历史上,就叫金城。
“想去金城艮河看看...”她感慨了一句。
沥泉心里一软,望着少夫人明若雪色,语气重一点就会吹化了的脸,巴巴安慰着,“少夫人若是想看,等过两个月,可以跟着将军回北境,回北境路过金城呢。”
沥泉的语气里带着天真,“北境的雪,和少夫人的脸一样白。只是一样不好,那风太大了,怕是要给少夫人吹跑了...”
跟在身后的疏影和桂月,都忍不住笑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