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苏茉儿激动地诵读给顺崽和木苔听时,小皇帝整个人都懵了。
他听着奏折里描述的“束水砥柱”如何抗住惊涛骇浪、如何消弭洪峰威力、如何稳固堤岸根脚……这些远超他想象的画面,让他小嘴微张,眼睛瞪得溜圆。
这……这真的是他那个在养心殿地板上随手画的歪歪扭扭的三角小尖角变成的吗?原来……原来皇额娘和金手指这么厉害?他自己……好像也真的很厉害!
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震惊、狂喜和巨大成就感的暖流瞬间席卷了顺崽的全身!他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熊猫了,他是真的在救很多人,他“发明”的东西真的有用,小皇帝第一次无比直观地感受到了自己手中这份巨大“搜索权”所蕴含的、足以改变命运的力量。
“皇额娘!朕……朕做到了!朕真的帮上忙了!”顺崽兴奋得跳了起来,攥着小拳头,在暖阁里蹦跳着转圈。他冲到木苔面前,小脸激动得通红,急切地寻求着确认,“那个‘鼻子’……真的有用!”
木苔看着儿子亮得惊人的眼睛,心中感慨万千,这份成功,是顺崽的灵感、前线无数人的血汗、以及一点点运气共同铸造的奇迹。
它来得如此及时,如同一剂强心针,不仅稳固了顺崽的帝位威信,更深植了那份可贵的信心。
“是的,顺崽,你帮了大忙,你救了很多人!”木苔紧紧抱住儿子,难言激动在他耳边低语,“记住这个时刻,记住你的想法可以带来的改变。以后,你会做得更多、更好!”
琪琪格安静地站在一旁,她只听懂了“成功了”“很多人”“鼻子有用”这些关键词语,但看到顺崽表哥开心得像个终于摘到最大最甜苹果的孩子,她也忍不住跟着开心地笑起来,小手用力地拍着,用汉语大喊:“皇上!棒!棒极了!”这是她新学的词。
这股巨大的喜悦如同春风,不仅吹暖了慈宁宫,也悄然吹进了静怡斋。
孟古青得知黄河大捷的消息时,正对着那本《金创急效方》和一堆瓶瓶罐罐发呆。
虽然她还在别扭,还在不满自己被“安排”的命运,但王太医那枯燥的授课和静怡斋满室的药香,终究在她抗拒的壁垒上腐蚀出了缝隙,木苔那句“能救成千上万人”的话,像魔咒般总在无人处响起。
捷报传来时,王太医捋着胡子叹道:“前线兵戈,刀兵血光之灾在所难免。若有见效迅疾的金疮药粉,便是战场士兵第二条性命。”他说者无意,孟古青却听者有心。
她下意识地翻动手中的方子,目光停在一处记载“三七、血竭、乳香、没药”等配伍的段落上。三七止血,血竭活血化瘀,乳香没药生肌止痛……似乎正是前线需要的?但她只是看看,并未深想。
然而,木苔的行动力超乎她的想象。
黄河大捷的第二天,几份关于前线急需“金疮止血定痛良药”的奏折就被送到了静怡斋。
一同送来的,还有一摞被木苔命内务府紧急翻找出来的、各种记载了止血生肌方的古籍、医案,以及太医院调配好的几包基础配方药材(三七、冰片、明矾末等基础粉末),上面贴着标签注明用途和大致配比。
王太医捧着奏折和这些资料,激动得手都抖了:“太后用心良苦,前线将士有福啊!金创止血之药,重在配比精纯、效力迅疾……”
他还没感慨完,木苔的声音在门口响起,目光却是看向正装作不在意却偷偷瞄着那堆药材的孟古青:“孟古青,哀家看你近日学习颇有用心。这些前线急用的药材配方整理、分装的粗活儿,你可愿帮王太医搭把手?磨药、按方秤量、分装封罐即可。这事关将士性命,需极其细致,马虎不得。”
孟古青身体一僵,本能地想拒绝,她是格格!怎么能做磨药分装这种粗使下人的活儿?可那句“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