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1 / 3)

整个结构底部最大,向着水流方向尖锐收束出一个结实的“鼻尖”,高度接近两层楼,底座直径足有五丈!分量沉得让百名精壮汉子肩扛粗杠、喊着震天号子才勉强移动。

选择的水位地点经过老河工反复测算,正是那处回湾激流即将猛扑向堤岸的最关键“前沿阵地”。河水浑浊汹涌,奔流到这里仿佛带着被挑战的狂怒,声如雷鸣。

“下”刘藻嘶哑的声音响彻河岸,他站在指挥的高台上,脸色苍白如纸,几日未阖眼,眼窝深陷,但眼神却亮得惊人。

所有的心血,成败在此一举!

硕塞骑在一匹骏马上,立于稍后的高地,手按刀柄,身后是列队肃立的标营官兵。

他没有说话,但紧绷的下颌线暴露了他的紧张。如果这巨物一沉即溃,那洪水将再无阻挡,堤防立溃!

随着号令,上百根粗大的绳索在数百民夫和士兵的拖拽下骤然收紧!巨大的“束水砥柱”在临时铺就的润滑泥道上缓缓滑行,带着毁灭一切般的沉闷轰鸣,斜斜地、沉重地扑向咆哮的浊浪中央!

轰隆

水花冲天而起!巨大的冲击让整个堤岸都为之一震。水流疯狂地撞上那巨石构成的“鼻尖”,发出令人牙酸的巨大摩擦和撞击声,仿佛有千军万马在撞击城门,岸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提到了嗓子眼。

第一波冲击!那沉重的巨石结构在水中猛烈摇晃、颠簸,外围捆绑的柳条绳在巨大拉力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嘎吱”呻吟,仿佛下一秒就要被水流撕碎,几个胆小的民夫甚至闭上了眼睛。

“稳住!稳住!”刘藻声嘶力竭,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奇迹就在这一刻发生!

经过瞬间剧烈的晃动后,那用柳条巧妙榫卯固结的巨石结构,如同一个扎根极深的巨人,竟稳稳地抗住了第一波、也是最猛烈的冲击,柳条的坚韧弹性和石块的巨大重量形成了完美的力学平衡。

水流愤怒地撞击着石墩,一部分凶猛的动能被那尖锐的“鼻尖”导向两侧,顺着墩体分流滑开;另一部分则被墩体本身吸收,并在墩体后方形成一个巨大的涡流区,原本集中在一点冲击堤岸的狂暴力量,被瞬间拆解、消弭、分散。

肉眼可见的,那处堤防承压最大的区域,水流冲击的力度和漩涡的深度,在“束水砥柱”沉入后仅仅片刻,就迅速减弱、平缓了至少五成,堤岸根脚原本被水流掏松、塌陷的泥土,在水压减小后开始缓慢沉积稳固。

“……成……成功了?”一个老河工不可置信地喃喃自语,浑浊的老泪瞬间涌出。

“皇天保佑!皇上圣明!睿王爷英明!刘大人神了!”工头激动地扑倒在地,对着墩体磕头。

短暂的死寂后,堤岸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掺杂着哭泣与嘶吼的欢呼声!

绝望的冰封被砸开,希望的火焰骤然燎原。

硕塞长长呼出一口浊气,坚毅的脸上终于露出如释重负的笑意,他猛地一挥马鞭:“还愣着干什么!加固!填石!绑草席!给老子把这‘束水砥柱’周围再裹他娘十层‘大粽子’,让那些该死的洪水,一点缝隙都找不到!”

巨大的成功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民夫们像打了鸡血,自发喊着号子,扛起草席土包、抱着秫秸芦苇填充柳条筐,将巨大的墩体与堤岸的结合部迅速加固、延伸。

刘藻强撑着指挥着后续衔接工程,巨大的精神压力骤然卸去,一阵天旋地转,他终于支撑不住,眼前一黑,直挺挺地栽倒在泥泞的堤岸上!引来一片惊呼。

这震撼人心的捷报连同刘藻脱力病倒的消息,以最快的八百里加急送京城,字里行间充满了劫后余生般的狂喜、对新帝“神谕”的无限推崇、以及对睿亲王鼎力支持的由衷赞颂。

当这道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