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那个时候人完全放松、完全自由。

现在很多小孩子喜欢看《达·芬奇密码》,所以他就把一一二三五八、 一三二一变成他的电脑密码。这个费氏级数要在数学里教,半天都教不会,可是现在他们每个人都朗朗上口,一一二三五八,一三二一,他全都会,那是因为这个小说让他们忽然觉得这个数字很好玩。我最近就提醒他们说,台湾已经有一大半的小孩都在用这个做密码了,你现在要偷看一个小孩子的信箱,用这个密码大概就能进去了。这说明“玩”本身是人类非常重要的文明。从玩当中能学习到身体的可能、智慧的可能和人世间所有的关系。我们小时候玩橡皮筋、玩骑马打仗,学习了很多身体的动作,也学习了人际关系。

现在有很多益智游戏,就是锻炼孩子思维的,在玩的过程当中,他的能力会被开发出来。但也有益愚玩具,就是越玩越笨的玩具,这种玩具通常都很贵,因为设计完以后,小孩在旁边不知道该干吗,因为他完全是被动的。让孩子主动的玩具都非常简单,我小时候最佩服的偶像是玩弹珠玩得好极了的人,他那个弹珠可以跳起来打,他的手对那个圆形的玻璃球的控制力可以达到这种程度,他要跳过两个就是两个,要跳过三个就是三个。

莺儿在编东西的时候,她的手在玩儿,她的思维也在玩儿。她的手为玩而动,她脑子也为玩而动。所以在教育中,必须有一部分要从功利中解脱,否则就没有大创造。你看达·芬奇一生都在玩,所以才留下这么多密码。他先把一张纸丢下去,然后再把一块石头丢下去,看看纸跟石头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其实就是在玩。我们今天可能会把石头的重力加速度跟纸的重力加速度变成绩测的考试题,忘记玩的过程本身就在学习。

很多人总说达·芬奇密码,我觉得那不是密码,是达·芬奇本身懂得什么叫玩儿,他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让大家到今天还在研究他,因为他会去思考那么多奇怪的东西。他在黑暗的房间划一根火柴,就说:光应该是有速度,光从我划火柴的位置照到那个墙角,应该有个速度,只是它太快了,我还没有办法计算。大家现在能计算光速,就是因为达·芬奇的这句话。所以我们知道了今天晚上我们看到的那颗星星,有人会跟你说其实已经不在了,因为它离地球很远,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是五万年前的行星。所以在知识领域里,玩能调动人的创造力,这种调动其实比他已经得出的结论要重要得多。

莺儿“说着,且不去取硝”,我很喜欢这句话,人生中一定要有忘记目的的时刻,有一天忘掉了某件事情,也许是该庆幸的事。记得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忘路之远近”,他本来是个渔夫,应该想到我今天要打几斤鱼,拿到市场卖多少钱。结果因为看到桃花林,就完全忘了自己到底走了多远,如果没有“忘路之远近”,是不会发现桃花源的。

然后莺儿就“伸手搀翠披金”,“搀翠”,就是抓柳条的感觉,这是一个动词,“披”也是一个手的动作。作者用了两个手的动作来讲女孩子跟柳条的关系,就像宝钗的“搴帷下榻”,刚才是拉帘子,现在是拉柳条,写的是手的动作,感受到的是树枝的美。走在路上,心情好的时候,你会用手去碰刚刚长出来嫩叶。以前在东海校园的时候,我就常常观察,看到哪个学生去碰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学生还有救。因为春天这么美的花园,不知有多少人一头大汗地急着赶路,没有几个人能停下来的。

莺儿“采了许多嫩条,命蕊官拿着”,注意她一面走一面编花篮,完全是在玩儿。“随路见花便采一二枝,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玲珑”是指精致细巧,“过梁”是有提手。“枝上自有本来的翠叶满布,将花放上,却也别致有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南宋画家李嵩的《花篮图》,如果仔细看,就能看出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