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续,这是大小说的写法。五十三回、五十四回基本上都是在讲排场,到五十五回的时候,作者才重新回到小说的主线。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Bad Content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五十六回特别显示出探春身上的那种产业意识,所谓的产业是说一种物质大家除了欣赏它的美之外,还能有利可图。常常有人说我们如今的高科技产业,其实是高利润产业,因为它们毫无人文质素,也无美丽可言;但那些搞艺术、创造美的朋友又都穷得要死,可见利润和美是冲突、矛盾的。可是看了五十六回你会发现它们没有那么大的冲突,探春就发现她们所住的大观园,不止是一个美丽的园林,还是一个很好的生产基地。所以她就尝试着把这个园林规划出来,把其中的水果、花朵变成产品。
大家也许觉得这点收入有限,在荣国府富豪极盛的时代,根本看不起这点钱。可她们几个人曾讨论过一年大概有多少收入,宝钗就说:这个收入买地的话,都可以买好几甲了。大家肯定会吓一跳,原来在贾府,你只要有一个产业的头脑和观念,随随便便就可以有很多的收入。十二金钗里真正有产业观念的其实是宝钗,王熙凤只是在管家,可宝钗是真正掌握薛家所有的田产跟店铺的生意的。探春年龄虽小,她也有产业观念。所以从另外的角度看十二金钗,她们不是我们想象的只会天天风花雪月,她们还是一些极其聪明的经营人才。如果生在今天,我肯定她们都在高科技领域工作。
当然,这种产业不是单纯牟利,同时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管理。比如,伐木造林就是一种产业,但在整个伐木造林中要照顾到山坡的林相。日本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到了日本,你会觉得山坡上的林木长得特别漂亮,因为它已经纳入了一个产业系统。树要过多久才可以砍伐,如何间隔着去砍都有一定的规矩,因为它们跟阳光和整个森林的品相有关。我们现在常常到一个风景区,当年是种苹果树和梨树的,现在一片荒芜,这就是因为没有产业观念。
五十六回里探春讲的一小段,表面上看是一个女孩子在讲治园林,往大了说她也是在治国。如果小的时候没有这种训练,有一天还真的无法治国,因为国土的规划跟一个园子的规划是一样的,关键是眼光要长远。而不是说这一阵子种苹果、梨有利润,就把其他的全都砍了,结果一阵子全部是槟榔,一阵子全部是茶,导致水土无法保持,最后是山全荒了。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大观园的产业化既是经济,也是美学,一般人不会想到经济跟美学其实是在一起的。本来园林已经有了荒废颓败的迹象,这些姊妹们整天在里面写诗,可是荷塘、花园、竹林没有人整理,已经开始出问题了。探春到赖大家做客,赖大家的园林给了她很大的刺激,人家小门小户的园子都有收成,而且把花园弄得那么好,就是因为有人管理。所以我想《红楼梦》的作者并不只是一味地风花雪月,怀才不遇的他也有很多的感慨和抱负,只是他不幸生在那样一个家族而已。
我不太赞成只把《红楼梦》当成一个风花雪月的故事,其实它其中有很多的反省,对管理、产业、为人处世,甚至治国都有看法。我们常常觉得当今政治恰恰最缺的就是人文,很多人认为读《红楼梦》就是文学系的事,其实不是,它可能是经济系的事,也可能是政治系的事,还可能是法律系的事。纯粹的法律出身的人到最后可能出大问题,因为人文的厚度没有了。我觉得有时候我们看文学的东西会太窄化,我一直觉得人文并不只是在讲文学,也并不只是在讲文化,人文讲的是以人为主的一种关心。
我最反对的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