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冷笑话,恐怕历史上第一个说冷笑话的人就是王熙凤,她的冷笑话完全让你摸不着头脑,忽然“就散了”。史湘云还在那边等她说,凤姐儿笑道:“再说个过正月半的,一个人扛着一个房子大的爆竹往城外头放去,引了上万的人瞧。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火点着了。只听‘噗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扛爆竹的人道:‘怎么没等放,就散了?’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不成?’凤姐儿道:‘这本人是聋子。’众人听说,一回想,不觉一齐失声都大笑起来。”
大家笑的不是这个故事,而是王熙凤的冷,王熙凤把她的笑话变成一种悬疑,大家回想的时候,才觉得太滑稽了。其实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重复两次正月半和两次散了,是在暗示说一切东西终究都要散。《红楼梦》的精彩在于“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作者讲的不是笑话,而是一个家族的悲剧。
大家“又想着先前那一个没说完的,问他:‘头里那一个怎么样?也该说完了。’”其实作者是在暗示说:我们所有跟最亲、最爱的人的结局,不是生离就是死别,这就有点像禅宗,所有人都会追问你结局到底是什么,可是生命的结局究竟是什么,难道我们真不知道吗?所以所有人的追问,都是因为他们本身还在迷障中,真悟了的,反而无话可说了。就像作者根本就没想把《红楼梦》写完。“凤姐儿将桌子一拍,说道:‘好罗唆,到了第二日是十六,年也过了,节也过了,我看着人忙着收东西还闹不清,那里还知道底下的事了。’众人听说,复又大笑起来。凤姐儿笑道:‘外头已经四更了,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竹散了”罢。’”作者是在用语言做符咒,王熙凤不知不觉中讲了三次“散了”,这个夜晚的热闹、团圆要散,眼前的富贵、荣华要散,最后是这个家族也要散。此时大家大概能体会到作者在写这部书时字字血泪的感觉,因为那时他的家族已经散了。
“尤氏等用手帕子捂着嘴,笑的前仰后合,指他说道:‘这个东西真会数贫嘴。’贾母笑道:‘真真这凤丫头越发贫嘴了。’一面说,一面吩咐道:‘他提起爆竹来,咱们也把烟火放了解解酒。’贾蓉听了,忙出去带着小厮们就在院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皆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花炮。”
“林黛玉禀气虚弱,不禁响炮之声,贾母便搂他在怀里。薛姨妈便搂着湘云。湘云笑道:‘我不怕。’宝钗等笑道:‘他专爱自己放大爆竹呢,还怕这个。’王夫人便将宝玉搂在怀中。”凤姐笑着说:“我们是没人疼的了。”尤氏说:“有我呢,我搂着你,别害怕。”这是王熙凤在那边撒娇了。
爆竹里面有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各色烟火是设计过的,所以都有一个名称。然后又命小戏子打了一会“莲花落”,“莲花落”是民间在乞讨时唱的民歌。又撒了满台的钱取乐。
在上汤时,贾母说,夜长,觉得有些饿了。凤姐儿赶紧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说:“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贾母笑道:“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儿又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你看当个管家有多难,老太太的嘴巴很刁,鸭肉粥嫌太油腻,粳米粥又嫌是甜的。最后,“命人撤去残席,另设上各种精致小菜,大家随便吃了些,用过漱茶,方散”。
“十七日早,又过宁府行礼,伺候掩了宗祠,收过影像,方回来。此日便是薛姨妈请吃年酒,十八日便是赖大家,十九日便是宁府来升家,二十日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便是单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吴新登家。”作者用一连串的方式告诉你,这个年过得没完没了,富贵人家的应酬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