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一次这样深切的关心,就值了。所以黛玉只觉得“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词,一时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

我想,这种画面恐怕很难在影视里表现。无论用慢镜头,还是弄柔焦都没有用,就是两个人呆呆的,你看我,我看你,一句话都讲不出来。“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心事到了最真的时候,已无话可说。“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这是林黛玉最懂得宝玉的一次,“你要说的话我早都知道了”,好像不是这一世,是上辈子就知道了。如果我们回到《红楼梦》开头的那个神话,大家还记得她来世上就是为了拿自己的眼泪来还他的,知道这个人是自己的宿命,也知道自己来人间就是要把欠他的东西还完。真写到动人处,作者用墨反而很淡,几乎不着痕迹。黛玉嘴里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只留下宝玉一个人在那里发呆。

宝玉呆在那里,根本不知道黛玉已经走了,还继续沉浸在自己说心里话的场景中。就在这时候,袭人发现宝玉没有拿扇子,急着送出来。可见每一个人的爱,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袭人觉得把宝玉梳头、洗脸、吃饭、冷热都照顾到就是“爱”;对黛玉来说,爱是要还上辈子没有还完的东西。

袭人远远看到林黛玉跟宝玉站在一起,后来黛玉走了,宝玉还站在那边不动,“因而赶上来说道:‘你也不带了扇子去,亏我看见,赶了送来。’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这段话旁人听了是会吓一大跳的,因为这是真正的肺腑之言。如果在高雄的街头,你随便抓住一个人说这种话,他一定会吓昏过去,因为人的真心是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宝玉这个正在发育中的男孩子,就这样把自己对黛玉的眷恋跟爱和盘托出了。

“袭人听了这话,唬得魂消魄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很显然,袭人跟宝玉之间的爱,绝对不是黛玉那个层面上的,她对宝玉的爱是非常理性的,属于姐姐或妈妈的那种情感,不是前世欠了今生要还的那种爱,这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她根本听不懂这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的手法真是惊人,这个话宝玉是对着袭人说的,我们根本不知道黛玉听到这话是什么反应,这么动情的话,作者偏偏不让黛玉听到,而是让一个不相干的人听到。袭人跟宝玉发生过性关系,但其实并不亲,只是尽心照顾而已。所以袭人一听这话,吓坏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提醒他老爸跟客人在等你呢,还不赶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我想如果换作是你,把那种心里话错讲给不相干的人听,也肯定要羞死了。只好“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大家看,袭人担心的是什么?她怕的是宝玉没出息,这基本上和湘云的看法是一致的。“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袭人为什么流泪?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她把一生都托付给宝玉了,可如今看到他因为一个女孩儿弄的一身都是病,如果将来成了个不才之人,自己该怎么办?其实每一个人的流泪都有不同的动机。黛玉从来不想这些,她和宝玉是前世的因缘。这是差别很大的感受,在《红楼梦》中,作者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