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就意味着要遵守社会给他们定的规矩。

“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就笑着说:‘说话忘了情。’”他觉得很抱歉,自己说着话,一失神就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我不知道这些话能不能让我们对宝玉这个孩子有所原谅。他的很多动作和行为都被认为是犯规的,其实他只是忘了情,仿佛忽然回到了童年时光,“也就顾不的死活”了。

“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发现没有?刚才的柔软不见了,原来的林黛玉又回来了,一旦恢复原来的状态,她就变得很锐利,动不动就一腔醋意。本来她大热天里跑过来,就是为了看看他们两个到底要干吗,是不是真的要配成一对了。

“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赶上来问道:‘你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宝玉觉得他对她一片真心,她总是不懂,一直用这种话来激他,所以才又急又气。“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注意,黛玉是从来不会认错的,尤其在宝玉面前。如今,高傲的黛玉认错了,这是两个人第一次真心相待,她说:“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着,“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注意,这是第二个“禁不住”,刚才是宝玉,现在是黛玉“禁不住”。大家觉不觉得这是最美的画面,人一生至少应该有一次这样的“禁不住”,不管你在什么年龄。刚才黛玉还说,“你要死了,你动手动脚的”,现在她自己也忘了男女之别,两个人都回到了童年的、纯粹的真性情中,这其中没有任何礼教可言。礼教跟性情的根本区别在于,性情是发自内心的率性,礼教则是来自外界的限制。这个场景被外人看到不知道会演绎出什么八卦,可是他们根本不在乎了。作者一直认为外在所有的限制,都不如发自内心的一点点真性情可贵。我们年轻的时候读不懂,觉得这只不过是场爱情戏,甚至有点肉麻。可是现在你会觉得这恰恰是最动人的地方。

宝玉就呆在那里,“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大家可以试试看,在这个世界上找个人,对他说一次:“你放心。”这是《红楼梦》里很惊人的表达,长久以来,他们明明彼此相爱,又是知己,却始终没有用真心相待。此时宝玉突然冒出一句“你放心”,没头没尾,很像禅宗里的棒喝。宝玉觉得自己只有这三个字好讲,因为深情是无法替代,也说不清楚的。禅宗公案里面,常说的其实也就是“你放心”三个字,它告诉你,是你自己制造了很多焦虑和纠结,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严重。人生所有的“贪、嗔、痴、慢、疑”都是由“不放心”而起。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这里很有趣,如果用禅宗的说法这叫“机锋”,就是有话不直接说,而是点到为止,这个“放心”就像针灸一下子扎准了穴位,说到了点子上。宝玉说你的忧郁、悲凉、幻灭,都是因为你没有放下那个心,总觉得没有安全感,整天生气流泪,才把身体搞得一塌糊涂。“‘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这是三十二回里最动人的“情”的描绘,人在一生当中,哪怕只听到过一次这样的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