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私事,就没有负诏捧敕。“至檐下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夏太监到了正堂,下了马,大家察言观色,觉得情况还好,大概是喜事吧。这其实是在描绘贾家众人面对皇威时的紧张情绪。皇帝口谕,召贾政立刻入朝,在临敬殿陛见。“陛”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意即在台阶之下,后来专指皇帝。
“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此处可见皇室的威风,就这样匆匆忙忙来了一遭,可是贾家上下大为紧张忙碌。“贾政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忙去更衣入朝。”作者使用有点悬疑的手法来写这一段,其实写的是面对皇室权威贾家上上下下忐忑不安的心情。
“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探信。”他们让自己家里的快马在皇宫四周一直跑,有什么信息就赶快回报。“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这个时候读者大概猜到一点了,因为假如只是贾政封官,不至于要女眷进宫。让贾母、王夫人等进宫,显然是跟贾元春有关的,如果她封为贵妃,那她的母亲、祖母就都是诰命夫人,是要进朝谢恩的。
“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姊妹以及薛姨妈等皆在一处,听如此说,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贾母是这个家族的大族长,这种时候她格外紧张。听到这样一个回报,知道是喜事,可是到底是什么喜事,希望知道得更清楚些。赖大就禀告说:“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报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也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尚书”是古代一个官名,尚书其实是男人做的官,可是三国时候的魏国曾经封过“女尚书”,因为曹操很重视女性的才能。这个尚书是否跟男性一样管实际的政务,或者只是一个妃嫔的位阶和名称,现在已不太可考。明清根本没有这个体例,所以作者是借用古代的说法,用了“凤藻宫尚书”这样的名字。“凤藻宫”,古代也没有这个宫,听起来很像是一个皇后、贵妃住的华丽宫殿,“凤”指皇后,“藻”是才华的意思,或者装饰很漂亮的梁柱也可以叫藻。
“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因为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各人丈夫的官品是不同的,所以要按不同的地位来化妆,服饰和帽子也有区别,这叫“按品大妆”。古代这种礼仪非常严格,不能越级。“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轿入朝。”只有四乘大轿,连王熙凤都不能去的。
这是贾元春封为贵妃之后要回来省亲的一个前奏,贾家嫁到皇宫里的这个女儿声势浩大,生命走到巅峰的状态。可是接下来作者就开始写秦钟了,我希望大家注意作者的对比写法,就像一部电影的剪接有固定手法一样,《红楼梦》的对比也有规则,它一直在对比富贵和凋零、荣华与幻灭,这两者之间的交错构成了《红楼梦》极其独特的调子。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形容《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意思是它就像开满花的树林,这么美的树林中却有悲凉之雾在流动。鲁迅看出了《红楼梦》最美的地方刚好在于华丽和哀伤的组合。比如这一回,如果把秦钟这部分去掉,就只有华丽,如果把贾元春这部分去掉,就只有哀伤。在作者笔下,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
下面这一段切回到智能儿与秦钟:“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智能儿有些思凡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