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没有纠缠,所以在视觉上也是干净的。宝玉常常穿大红,有时候也着葱绿。可是这一天是白蟒箭袖。北静王和宝玉从服装到面容都非常相似,如果一个人可以转世成好几个人,你会觉得北静王依稀也是宝玉同一个缘分的转世。不知道为什么,读《红楼梦》读得越多,越觉得北静王和宝玉的亲,不是纠缠,而是同一个生命状态,好像孪生兄弟一样。
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读《红楼梦》,你常常会觉得不只是宝玉,很多人都一直在寻找生命里的知己。这个知己很难解释,只是芸芸众生中某些生命在刹那之间的那种洁净的缘分。当他讲“名不虚传、如宝似玉”时,你会感觉到北静王多年以来一直期待着遇到一个同他一样品貌非凡的人。这种感觉通常不是那么容易感受得到,一旦纠缠在现实当中的时候,这种品貌非凡也会被弄得污浊,可是宝玉和北静王的会面特别洁净。
北静王“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内衣里取了,递与过去”。宝玉那块玉是在内衣当中护着的,他把带着自己体温的玉递给了北静王。当然我们觉得这里有一种亲近。“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答应。”他们相差的年岁并不大,水溶还未若冠,大概十八九岁,宝玉大概十四五岁。可是因为水溶的王爷身份,所以他像长辈一样关心宝玉。
“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水溶觉得宝玉这么小的年纪,讲话大大方方、清清楚楚,便向贾政赞美宝玉,说这孩子是龙凤之质,品质非凡。这里的“小王”是指他自己,“世翁”指贾政,因贾政与北静王父辈、祖辈的交情,所以称他为世翁,有时候叫世伯。“唐突”就是冒撞的意思,因为他说“雏凤清于老凤声”,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将来的成就恐怕比父亲要高,所以他用了“唐突”二字。其实赞美一个孩子比父亲还好,那父亲是很高兴的,可是在人情世故上必须用“唐突”这个词,这是贵族的语言。李商隐为幕府主人写诗的时候曾经用“雏凤清于老凤声”来赞美他的孩子,后来人们就常常用这一句诗赞美一个家族里面年轻一代会比老一代更好,成就更高。
“贾政忙赔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贾政说家里这个不成才的小孩怎敢劳您加以这样的奖励。“藩郡”是指北静王,“祯”是吉祥的意思,“赖藩郡余祯”,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托郡王的福,如果真如您所说的那样,也算是我们这一辈的幸福。贾政自称荫生辈,古人称“荫生”并不见得一定对老师,在老师面前自称为荫生,就是我受了你知识上的恩惠,后来受教于人都谦称为荫生。
“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格,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北静王特别叮咛,说宝玉这样漂亮、聪明,在家里一定被宠得不得了,但这样的孩子实际上不宜太过宠爱。如宠爱太过,他就不好好读书了,以前我自己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这里你会不会觉得北静王与宝玉非常相似?他只比宝玉大几岁,他们彼此感觉似曾相识,两人有一种难以解释的亲,是因为他们有同样的成长经历。“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北静王表示,宝玉可以到他的家里。因为北静王很有名,四海之内的精英分子只要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