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五言诗跟七言诗有不同,七言诗可以多一点委婉,五言诗则比较质朴。湘云道:“限何韵?”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柱,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我这样讲这一段是希望大家了解,所谓的很不容易懂的优雅的古典文学,其实很多时候真的是游戏,限韵就靠数栏杆的数字。如果把它们看得太严重了,读起来就会紧张得要死,因为大部分的字你都没有看过,其实没看过是因为时间变了,就像今天的火星文我们也看不懂一样。

“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湘云笑道:‘偏又是十三根,“元”字。这韵少,作排律只怕牵强不能押的稳呢。少不得你先起一句罢了。’”她们决定用十三元来押韵。黛玉笑道:“倒要试试咱们谁强谁弱,只是没个纸笔记。”你看湘云的厉害,她说:“不妨,明日再写。只怕这一点记心还有。”什么意思?记忆力太好了,其实最容易记的东西就是诗,因为诗本身的节奏是帮助你记忆的。十几岁的时候不背诗真是太可惜了,因为那个时候记忆力好,念两遍就能记住。我记住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那个时候背的。我想大家今天可以回家考一下自己,两个人来联句,就三十六句,明天早上起来再记。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考试,一个句子你用那么多的热情去创造它,应该不会忘掉。当林黛玉写出那个非常美的句子“冷月葬花魂”的时候,相信她第二天一定能记得。

我希望大家能接受我解诗的方法,一方面把大家可能不懂的典故、注解简单地讲一下,但不希望大家被典故绊住,重要的是要读出诗中的精神。一味想难为大家的诗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因为她们用的词汇,我们今天有些不懂,比如那个时候建筑中的某些东西,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个很简单,我只要讲一下大家就知道了,真正要去感受的是它的内在力量。

黛玉先念了“三五中秋夕”,湘云就接了一句:“清游拟上元。”三乘五就是十五,她可以讲十五,可是也许不谐韵,所以他用“三五”来说中秋的晚上。“清游拟上元”,“清游”,在这么美好的月光下游玩,可以与上元节媲美了。上元节是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圆,就是元宵节。接下来湘云又给了黛玉一个题目:“撒天箕斗灿。”漂亮得不得了的句子,“箕”跟“斗”都是星辰的名字,你可以去读注解、看考证,关键不要忘记这个画面指的是满天的繁星。非常像少女的语言,她的生命刚好也到了最美的时候,而且湘云是那种最豁达、最豪爽的女孩儿。“撒天箕斗灿”,有种开阔的感觉。

如果我现在丢给大家一个“撒天箕斗灿”,你要怎么去接?黛玉接的是:“匝地管弦繁。”注意,“天”一定要用“地”去对,满天都是繁星的时候,遍地都是音乐的声音;“繁”对“灿”,你是灿烂,我是繁华。一开始就展示了中秋节的繁华之美,我觉得这也是在讲她们的青春,一个是满天的繁星,另一个是遍地的歌声。所以“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绝对可以翻译成满天繁星、遍地歌声。诗句是要去创作的,而不是执著于某些词汇。因为词汇每个时代都在变,可是你对星辰的灿烂和音乐的美好的热爱永远不会变。

下面黛玉给出了一个非常美的句子:“几处狂飞盏。”有没有感受到青春里的开心、快乐和豪迈?这个中秋的晚上,多少人家宴会中都喝酒,酒杯飞来飞去。这种句子不年轻绝对写不出来,心情沉重的时候也写不出来,“几处狂飞盏”,让你想起李白《将进酒》中的豪迈跟豁达。

湘云笑道:“这一句‘几处狂飞盏’有些意思。这倒要对的好呢。”湘云也很高兴,这里面有种知己之间对话的意思,就是棋逢对手了,你有好句子,我也得有好句子。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