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了想,就说:“谁家不启轩。”面对这么美的月光,哪一家能不把门窗打开?我希望大家体会一下,中秋之夜的月光特别美,所以每一家都会把门窗打开;另外,我们的心灵也是一个有门窗的空间,“启轩”,就是打开你心灵的门窗,让光亮进来。因为前面贾母她们太忧伤了,现在这两个青春少女在月光底下,书写她们青春的美丽。我觉得这首长诗如果仅仅被当成很会写诗的两个中文系女生的作品来理解,不从青春、热情的层面上去理解太可惜了,这绝对是两个热爱青春的少女的梦。“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四句,把那种心绪的狂放和对生命的热爱全呈现出来了。我现在最害怕的是我们的教育里缺失了这些,才十几岁就没有了热情,而这个热情在黛玉跟湘云联诗的时候是最美的。青春的生命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首先要做的是应该让它敞开胸怀。

湘云又给了一句:“轻寒风剪剪。”黛玉说:“对的比我的却好。只是这一句又说熟话了,就该加上劲说了去才好。”因为是知己,所以有褒有贬,只是这褒贬跟世俗的是非无关。她们之间是有默契的,只有中学同学之间才会有这种对话,再大一点就没有了,大家讲话时都变得好小心,生怕别人不高兴。那个年龄真是美好,就是自在,就是对生命坦诚。黛玉说你这么聪明,为什么不用功,这个“轻寒风剪剪”,太随便了。我自己想过,如果我能写出“轻寒风剪剪”,一定高兴得要命,这么好的句子,她其实是在用燕子尾巴的感觉在讲风,中秋时节风刚有一点凉。

湘云就有点辩驳,笑道:“诗多韵险,也要铺陈些才是。纵有好的,且留在后头。”“铺陈”就是有一点随意,连贯下去的感觉。这也是了不起的文学教育,包括人生也是如此,总要有起伏、有凹凸。如果每天都在狂欢,最后狂欢也无法称其为狂欢了。黛玉笑道:“到后头没有好的,我看你羞不羞?”因为有对生命的真正热爱,才能避开很多人世间虚伪的应酬,才可以这样真诚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