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情跟礼是应该配合在一起的,有了情而无礼,可能就是黛玉的下场,最后很多人不喜欢她,招嫉;有了礼没有情,其实有时候是虚伪,就是宝钗。所以这两个人真是分不开,我们会觉得最好她们在一起平衡一下会比较好一点。
“赵姨娘因环哥儿得了东西,深为得意,不住的托在掌上摆弄,瞧看一会,想宝钗乃系王夫人之表侄女,特要在王夫人跟前卖好儿。”平常王夫人是最讨厌她的,因为王夫人是原配,她是妾,本来就有先天上的敌对性。然后这个赵姨娘又不成个样子,所以王夫人根本看不起她。作者这里写王夫人的反应真精彩:赵姨娘“将抱的东西递过去,与王夫人瞧。谁知王夫人头也没抬,手也没伸,只口内说了声:‘好,给环哥玩罢咧。’并无正眼看一看”。可以看到中间的对比:一个大户人家千金小姐出身的王夫人,觉得这个赵姨娘丫头出身,真是讲话不像样子,她理都不理她的。
有时候在社会里稍微观察一下人世间的风景,真是很动人。我说动人就是说,你会在里面看到很多东西,也许让你感伤,也许让你辛酸,但是你不知道谁对谁错。不是谁对谁错,因为她们两个出身太不一样了,对生命的表达也这么不一样。赵姨娘永远碰一鼻子灰,永远在自取其辱,因为她总想高攀,可是她总高攀不上,因为她高攀的方法永远是错的;王夫人也觉得我不要跟你对话,因为跟你对话我就倒霉了,我就自降身份。作者完全用画面带出了这种感觉。
宝玉谢完宝钗回家,和袭人聊天。袭人说:“你看送林姑娘的东西,比送我们的多些,少些,还是一样呢?”你看到这种细心,袭人也是细心的。宝玉说:“比送我们的多着一两倍呢。”袭人说:“这才是明白人,会行事。宝姑娘他想别的姐妹等都有亲的热的跟着,有人送东西,况且他们两个,不但是亲戚,还是干姐妹,难道你不知道林姑娘去年曾认过薛姨太太作干妈的?论理多给他些也是该的。”有没有看到,对宝钗的赞美有好几个层次:有林黛玉的心服口服,有赵姨娘的夸奖,还有袭人的评论。
然后袭人说,琏二奶奶前一阵子都在生病,也应该去看看她了。这又是袭人的周到。我一直提到说,读者还是很想知道到底王熙凤要怎么去抓奸了,因为这是一个戏剧性高潮,可是作者就一直在拖,读者觉得袭人要去看王熙凤了,总应该揭晓了吧,可下面又牵连出来三个阻碍。
袭人出了怡红院,“来至沁芳桥上立住,往四下里观看那园中景致”。怡红院一出来就是沁芳桥。沁芳桥是一个观景点,花落在水中,整条河流都会有花的香味,所以才叫“沁芳”。沁芳桥在小说里出现很多次,很重要,葬花也在这里。但袭人通常都是一个办事的人,不太会在沁芳桥上停留,她也从来不是一个乱看风景的人,忽然在那边看起风景来了。读者读到这里,不免就会着急了,可是越想知道那个结果,作者就越沉得住气。沉得住气其实不是写作的技法,沉得住气是一种生命态度知道生命这么漫长,所以不急。
袭人看到什么?“时至秋令,秋蝉鸣于树,草虫鸣于野。”有没有发现她作起诗来了?袭人平常绝对不是这样的人,她也不识字,也不作诗,可是这个时候忽然感觉到秋天的风景那么美。这种细节是不得了的写法,因为袭人忽然进入她自己的一个内心的孤独世界,她开始看风景。这时候才能够把刚才讲得太过急躁的东西缓和下来。
我们特别注意一下,所有的文字语言一旦进入到固定节奏,节奏就会慢下来了。比如大家读《岳阳楼记》的时候,前面是叙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都是有点白话性的叙述。可是说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要开始描写风景的时候说:“衔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