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是要扮笑脸,让员工好好过日子。做大事业的人,他的心事是不能被看出来的,他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把场面上的东西弄得好好的。可是薛蟠真的不是那块料,所以最后就有一点不欢而散。
所有的读者读到这里的时候,都着急一件事情,就是王熙凤生病,在她不知道的状况下,丈夫在外面金屋藏娇,包了一个二奶。都知道这个事情迟早要爆发,也好几次有蛛丝马迹。可作者真是沉得住气,读者越想知道,他越不讲,有时候看小说你忍不住多翻两页,想看到底以后怎么样了?可高手就是这么沉得住气。
薛宝钗送礼的时候,就有一些蛛丝马迹。薛宝钗给每个人都一份礼物,结果她的丫头莺儿从王熙凤家回来,把礼物又带回来了,宝钗说:“为什么这一份没送去呢?还是送了去没收呢?”莺儿就说:“我方才给环哥儿送东西去的时候,见琏二奶奶往老太太房里去了,我想琏二奶奶不在家,知道交给谁呢?所以没有去送。”这里面就带到一点这个事件。宝钗就说:“你也太糊涂了。二奶奶不在家,难道平儿、丰儿也不在家不成?你只管交给他们收下,等二奶奶回来,自有他们告诉就是了,必定要你当面交给才算么?”因为如果凤姐知道别人都有,她没有,这是很不礼貌的事。所以莺儿就又跑去再送一次,路上碰到一个老婆子跟她说:“闲着也是白闲着,借此出来逛逛也好。只是姑娘你今日来回各处走了好些路儿,想是不惯、乏了,咱们送了这个,可就完了。一打总儿再歇着。”这就是小员工的心理,觉得我在办公室闷死了,出来逛逛也蛮好的。
这都是我要讲的细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心理空间。宝钗的心理是不要让人家有疑虑,老太婆的心理是可以顺便逛逛园子。这里面就是两个空间出来。然后中间又夹了一段,莺儿送了东西回来,宝钗问:“你见了琏二奶奶没有?”莺儿说没有,宝钗又问:“想是二奶奶还没回来么?”这个丫头就说:“回是回来了。因丰儿对我说:‘二奶奶自老太太屋里回房来,不像往日欢天喜地的,一脸的怒气,叫了平儿去唧唧咕咕的说话,也不叫人听见。连我都撵出来了。你不必见,等我替你回一声儿就是了。’因此便着丰儿拿进去,回了,出来说:‘二奶奶说,给你们姑娘道生受。’赏了我们一吊钱,就回来了。”宝钗听了,“自己纳闷,也想不出凤姐是为什么生气”。但我在想,宝钗是一个打听事情最仔细的人,她大概也猜到了。
但作者的写法就是透露一点点,先不给你看特写,远远让你看到王熙凤可能在生气,可是大家都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生气。读者知道大概事情爆发了,可是作者绝不立刻进入这个事情。
然后中间又插进来一段,说宝钗的礼物送到赵姨娘那里去。赵姨娘见了礼物“忙忙接下,心中甚喜,满口夸奖:‘人人都说宝姑娘会行事,很大方,今日看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家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搭拉嘴子他都想到,实在的可敬。’”那个最没有被照顾到的,大家最冷落的,所有人都看不起的,永远被人家踩在脚下的赵姨娘,得到一份礼物,高兴得不得了,就开始赞美宝钗了。赞美完又开始骂起黛玉,说:“若是林姑娘,也罢么,也没人给他送东西带什么来,即或有人带了来,他只是拣着那有势力、有体面的人头儿跟前才送去,那里还轮的到我们娘儿们身上呢!”
这里面其实不是黛玉好或者宝钗好的问题,是说林黛玉要给一个东西,是她真性情给;可宝钗给,一定是礼数,礼貌上要周到。宝钗是再不喜欢的人都给,她越不喜欢的人,她可能越要给,加倍给。这个就是刚才讲的宝钗的哲学,到最后就没有敌人了。林黛玉不是,她就觉得我喜欢的人,我就给;我不喜欢的人,根本理都不理。所以你看到社会上是有两种人,一种是注重情的,一种是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