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皇帝那边还是一如既往地未有封赏,甚至未有纳入皇室序齿,只有显阳殿的何皇后派她身边的女官常氏送了些贺礼以及温补的药材来,并软语宽慰,日后一定会为小公主讨个名分。
姜氏面上感激,心间却唯有苦笑。
这个孩子是怎么来的只有她和陛下以及在场的贺兰夫人清楚,甚至很难说是不是陛下的种,若是换成别的女人,估计早就一根白绫上吊死了,可她不能,她还有羡儿,还有栀栀和秋秋,所以她忍辱偷生活了下来。
不管姜美人怎么想,对于这个同母的妹妹,桓羡却是很喜爱的,母亲月子里不方便照顾,他便亲自带,也是直至此时才终于敢确定,自己真的扭转了命运的走向。
接下来的一切也都顺利得近乎不可思议。是年岁末,太子桓珹被人发现被大皇子桓陵推入天渊池中,虽被救了上来,但也折腾去了半条命,高烧不治于除夕夜便去世了。何皇后伤毁过度,几乎也跟着去了。
然后是桓陵,他被皇帝幽禁起来,寻以忧死,短短半年间,朝堂的局势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平帝纵使不理朝政,但太子的逝世还是迫使他不得不思考起立储的问题来,毕竟国本不立,底下的争斗就一直不会停歇,打扰他寻欢作乐。
至于立哪个皇子,朝中虽有争论,朝臣们却大多属意三皇子。毕竟国家立嗣以嫡长,大皇子与太子先后去世,按照序齿,就该立三皇子。
况且三皇子是当年世宗皇帝亲口称赞的“聪慧机敏”,亲赐玉圭,怎么看都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唯独陛下不喜。
而陛下不喜三皇子的理由也很简单,他出身低贱,生母原是教坊司的一名乐工,乃贱籍。虽说陛下也没有特别喜欢哪个皇子,但对三皇子母子的厌恶却是出了名的。因而朝臣们虽然认为当立三皇子,却始终举棋不定。
打破这一僵局的,则是江东士族之首吴郡陆氏的家主,时任中书丞的陆升。
他联和卫国公谢敬向皇帝上书,以立嗣以长为由,请求皇帝立漱玉宫三皇子为太子。
紧接着是宣阳殿何皇后与其背后的庐江何氏的上书,再然后,朝臣们纷纷上奏,请立皇三子为储贰。
桓骏被满案枯叶一样堆积的奏折扰得烦不胜烦,恰巧此时贺兰氏方才沐浴过,仅用了一件轻纱蔽体娉娉袅袅地走过来。桓骏看得眼睛都快直了,心火难耐地一把将人拖入怀中:
“爱妃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