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竟换上不起眼的素衣,昔日五花八门的荷包扇带宫绦环佩全不见踪影,他只是将装着结发的银香匣藏进贴身里衣中,又把那块没雕完的玉璧揣在袖里。
他兀立原地,环顾这间起居十年的卧室,最后将目光落在高大的立镜上,镜中只一个单薄伶仃的人影,怔怔与他对视。有无数个清晨他站在这里更衣束发,陆令从悄悄走到身后,冷不防一把将他拦腰搂入怀中,亲吻他半露的肩头,双眼都笑成一道缝。
现在他们都要走了。
陆书青还在榻上睡着,谢竟几乎是用尽了所有意志力,强迫自己不要打开帐子,不要作别,生怕只要多看一眼就走不了了。
他裹上斗篷,背起行装,转身径直去对面的东屋,抱起陆书宁就往外走。然而就在行至花厅前时,身后还是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喊:
“娘!”
陆书青连袜子也来不及穿,三步并作两步赶上来,将一个小暖炉塞进陆书宁怀里:“宁宁难得出趟远门,不要冻伤了手。”
他眼下有些乌青,显然也是整宿未眠,但却是笑着的。谢竟见长子强作出云淡风轻、若无其事的神情,那用来安抚母亲的笑容僵在了脸上,殊不知,最最熟悉他的母亲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张皇。
“那,娘……我就送到这里。”
谢竟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凑近一些,在陆书青额前落下一个匆匆的吻,然后快步踏出花厅。门在他身后毫不留情地合上,那一瞬间,谢竟分明听到了陆书青再难自抑的哭声。
昭王府内全不见人走动,寂然得能听到银针落地,谢竟只顾向前,无暇去细想其他,直到他推开前院的门,猛一抬头,彻彻底底地愣在当场
昨夜饮过那盏梅山雪酿的所有仆婢,此时正一个不少地站在前厅外,静静等待着送他启程。
谢竟如鲠在喉,身体微微颤抖着,一步一步从他们之间穿过去,离王府的正门越来越近。
在手触上门环的那一刻,他实在忍不住回眸看了一眼,但见几十口人齐齐向他施礼,却是缄默无言,连一句“一路顺风”都不被允许说出口。
大门推开,羽林卫已经驻守在了王府外。陆书宁这时候才朦朦胧胧醒转过来,困倦地动了动手脚。她从不知起床气为何物,只是伏在谢竟颈窝里,小小声问:“娘亲,怎么啦?”
“你安心睡罢,”谢竟回答她,用唱一支挽歌的轻柔调子,“娘带你去一个能看到雪的地方。”
二七.一
现实
景裕五年六月十四,天子骤崩。
没有后嗣,也未立遗诏,顿时群臣无首,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虽然一切尚未过明路,但是朝野却已心照不宣,将这一场政变的发动者昭王的谕令,看作是最高指示。
金陵之外,长江边的流血冲突并没有持续多久,郑骁并儿女一起接管了淮阳守军;李岐率领虎师与京畿军押送张延、程炆回到城中;谢浚则带着宣室去城郊接应陆书宁与银绸等人,以防再次生变。
陆令从命人直接将张延带到了神龙殿上。
太初宫这几日被崔济世带领羽林卫控制,大殿的内监宫人早就全被看守起来,铜门推开,密布乌云中漏出几缕稀薄的日光,吝啬地洒在地面,洒在张延的脚边。
他没有跪,陆令从与谢竟也没有强迫他跪。
空阔的大殿中只有三个人,显得彼此之间疏远寥落。张延立在龙椅下的玉阶前,背对谢竟,而陆令从挡在他们之中,横刀腰间,手始终按在鞘上。
谢竟仰起脸看着雕龙画凤的横梁,轻声道:“我十六岁上殿廷试,便是在此处第一回与您相见,老师称我有‘书生骨相,将帅襟怀’。我那时不识天高地厚,不觉谬赞惶恐,只觉我为明珠,而老师恰有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