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最热那阵子,各大商场(其实那时候大商场还没几家)都有金刚玩具销售,但我却很少去柜台边眼巴巴地望着那一个个标价如天文数字般的庞然大物。要知道,当时班里还很少有人一个月的零花钱能达到5元“巨款”,而一个机器恐龙就要几十元,擎天柱将近百元,天哪!

我常去的,是离我们学校大约四、五站路的另一所小学校门口,那儿每天下午会有一个老太太(模样记不得了,因为从来不曾把注意力放在她的身上),蹬着一辆旧三轮,准时出现。三轮里满载着我们的梦想,18元一个的可以组合的金刚和更小的9元一个的迷你金刚,像大黄蜂和各种磁带,全是纸板包装(就是一张硬纸板上订着一个塑料壳子)。

那三轮的人气真叫一个旺,绝不比现在明星遇着追星族差,几分钟内肯定被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有掏钱买的,但更多是像我这样看着过干瘾的,反正老太太不管,只要挤得进去,可以每一个都拿起来仔细端详半天,还可以透过塑料外壳的轮廓,摸摸这个,捏捏那个。现在想来,那车上也许其实并没有多少玩具,因为,我几乎能记得住里面每一个的名字,甚至纸板背后的说明。

那时候我三天两头往那儿跑,心里总是选定一个目标,一边和同学一块儿攒钱,一边经常去“确认”还没被别人买走。几个月攒够了就买一个,掏完钱,把垂涎以久的宝贝拿在手里扬长而去,背后充满了羡慕的目光,那种感觉,真是怎一个爽字了得!

同学们一起“融资”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用有限的资金玩到最多的玩具。无论谁的金刚,大家都会放在一起,然后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巡回展出。那时候凡是轮到我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好不容易熬到放学回家,大的小的往床上一摊,分出双方阵营,一幕好戏就开演喽!

那时候变形金刚在我们眼中是纯纯粹粹的玩具,根本没有收藏的概念,虽然玩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但一个个金刚还是在不厌其烦的掰来掰去中遭到残肢短腿的命运。

当时谁也不曾预料到的是,10年后的我,竟由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成了一名变形金刚玩具收藏者,还和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样,成了“变形金刚中国联盟”光荣的一分子,我的生活,也由此发生了有趣的转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收藏中早已不乏价值不菲的,主角级的大家伙,可不知怎的,我的主要兴趣却还是那些很少有人问津的,最小的小东西。最喜欢的是一辆连中文名字都没有的红色小车,只因为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这是我曾经拥有的第一个变形金刚。

那时我才上初一,刚做完扁桃腺切除手术出院,嗓子火辣辣地疼着,吃冰棍也不顶用。恰好路边也是一辆三轮,里面花花绿绿的有好多小车、小飞机,当时动画片还没开播,我还不知道这就是变形金刚,就觉得好玩极了,缠着妈妈央求了半天,终于答应给我买了一辆红色小车和一架紫色小飞机。当时才明白什么叫做“爱不释手”,从买了我就紧紧攥在手里,一直玩了好长时间,疼痛真的像消失了一样。

长大后才知道,那时候家里父母一个月工资加起来才不过百来块,这两个小东西一下子就花去了妈妈将近半个月的工资!而妈妈当时好像一点也没有显露出心疼的样子,而是似乎比我还要开心,其实到现在她也很难把“变形金刚”和“机器人”做出准确的区分。而10年之后的我才慢慢地意识到这一切。

变形,出发(2)

遗憾的是,后来我把这两个最早拥有的变形金刚借给同学玩,从此就留在了别人家里,当我工作之后千方百计找到这位多年没有音信的同学时,它们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永远遗失了。

现在这辆小红车,是我在另一个迷友(变形金刚收藏者相互的称呼)家里看到的,在一大箱金刚玩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