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5 / 5)

掉,并被包上一本语文或者数学的封皮,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文学版。

本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爹言传身教之下,我也是有过一年级开始读红楼二年级读完整套《水浒》的骄人成就的,可是无奈宝哥哥林妹妹总赶不上蓉儿和她的靖哥哥轻松快意,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玩的那套花活对于一个儿童来讲,也不如江湖恩仇更有诱惑力,哪怕鬼谷子陈青云之类,也是一团豪爽侠义,在一个孩子眼里,纯童话色彩的武侠小说,总是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当时就在家长和老师围追堵截的恶劣环境中,这么一小本一小本地坚持,终于将武侠小说由偷窥转入钻研,到我上初中,已是武侠小说大肆流传的80年代中期。

这时候,我开始由蹭书发展到自己到小书店租书,一本一天五分钱。而那些小业主也极可恶,往往将每本大部头拆开重装,一部天龙八部,生生分成十几本。所以,这样一本本看过来,就需要用很多的心机从午餐费里省下足够的钱对小说们零敲碎打,看得很是苦痛。可是正所谓书非借不能读,越艰苦的环境,越觉得武侠小说来之不易,弥足珍惜。所以,基本上到手的小说,平均每本看的次数不下五次。

我总以为,80年代,对于武侠小说来讲,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代。在这个时间段里,武侠小说终于形成一股潮流,在平民世界里推广泛滥,终于成就一股写作风气,造就无数武侠经典。这时候,我对武侠小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鉴赏能力,非金、古、梁不读。而且,将一部八开的《射雕英雄传》读得滚瓜烂熟炉火纯青,倒背如流虽不敢说,但是其中的每一章节记得格外清楚。而这时,83版《射雕英雄传》连续剧又造成万人空巷,谁不仰慕那个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翁版俏黄蓉?她简直就是每个男孩子心目中的精灵,对于那个时代长大的我们来说,无论是再拍多少次《射雕》,无论用多美丽的明星,无论投入多少的成本,也永远改变不了我们心目中蓉儿的形象。这时候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终于确立了在武侠小说中的经典地位,不仅倾倒所有男孩子,还让女孩子们也为其折腰。同龄的女生们,谁没向往过聪慧灵秀的俏黄蓉、白衣飘飘的小龙女,谁没幻想过铁骨铮铮的乔峰、笑傲江湖的令狐冲。英雄美人、至刚至柔、华山论剑、大漠喋血,江湖险恶,却又风光无限,一路读来,一路旖旎,真真让人欲罢不能。

我的武侠情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