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一句句滚烫的诗句点燃了我们原本就滚烫的胸怀。
此后的我们就如同现在的粉丝一样,近乎疯狂地阅读和模仿汪国真的诗,几乎所有的女生都拥有一本汪国真诗集的手抄本,要知道,一本书的价格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讲,可能就是半个月的生活费。几乎所有的男生都会背一首以上的汪国真的诗,要知道,那时,吟一首诗远比现在唱一首歌更容易吸引女生的眼球。在那个时候,如果哪个男生送了一本汪国真的诗集给女生,这就宣告了一段恋情的开始,而这本诗集无疑就是一件定情信物。我们的青春就是在这样一种狂热的气氛中激荡蔓延,而时间还是一如既往的流逝,毕业让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最后的疯狂。我在全班每一位同学的留言簿上都写下了一首诗,而带来的后果就是高中毕业时,我拿到留言簿就头晕,而只能以签名代之。我还记得,毕业晚会结束后,全班同学都没有离去,打碎了教室的玻璃,在空旷的草地上点燃了课本,一遍又一遍朗诵《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
都在意料中。
虽然如今,我们都已经在不同的人生路上渐行渐远,生活让我们变得实际,让我们负担沉重,但是,只要有诗,有梦,有过这曾经火一般的青春和回忆,我们就依旧热爱生命,我们的心中仍有激情。
我的武侠情结(1)
我不知道,像我们这么大的一拨人,会有几个在少年时期没有读过武侠小说,没有做过武侠梦的。我本人一向对武侠小说的出现心存感激,因为的的确确可以被认可的,我对小说的热爱是被武侠小说引导的,或者说,正是这批当年被老师们认定为大毒草一样的武侠小说,给我的文学教育启了蒙。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70年代人,我正与千千万万的同龄人一样,是在武侠小说的熏陶中长大的。它们对于我们的意义,正如日本漫画对80年代的孩子,电脑游戏对90年代的孩子的影响一样重大。
我看武侠小说的历史,算来也该有二十来年,差不多占去生命的四分之三。80年代初,刚读小学二年级,还在用铅笔头写看图说话的日子,我就开始窥视哥哥带回来的大部头。其时他正当十多岁,满心满眼的刀光剑影布衣长衫,狂热地提着竹竿和隔壁恶犬狂练打狗棒法;每隔几天包里的书一换,做孜孜不倦状,其实内心计划吸取各家之长在心里演习着一人一剑闯江湖。对于我这样太过早熟聪慧而且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汲取新知识的人来讲,他包里的书在换之前,我一般都已经大致地翻过一遍,这么一来二去,阴差阳错培养了我家另一个武侠爱好者。
印象中那时候读的书极杂,有后来被视作经典的金庸古龙梁羽生,也有不入流的鬼谷子陈青云柳残阳。确实,有的书如果拿到现在来看,可能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但即便是这些杂七杂八,对于一个小学生,已经是足够大快朵颐地兴奋好几天了。我们兄弟两个对武侠小说的痴迷,让我当教师的老爹很是恼怒了好几年。不过最终他亦在我们的影响下沦为一铁杆金迷,也足以彰显武侠小说的深远影响。那时,老师们对于武侠小说的存在并泛滥早已达到深恶痛绝的地步,对于在学生手中流传的小说围追堵截,翻书洞、搜书包,极尽不能。所以,我清晰记得,那时候读到的武侠小说基本上都是封面被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