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的节目都是拙劣而粗糙的,不外几首可能会跑调的流行歌曲,几个从电视上拷贝下来自己都会演笑场的小品,几段说得有点不太地道的相声,可是我们仍然是乐此不疲,热闹并快乐着,每个节目也无一例外地都得到热烈的回应。
在平淡紧张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这种联欢会的感染力不亚于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或许正因为它是自由的、自主的、平等的,所以它简直象兴奋剂一样让人激动。即便联欢会已经过去很久,其中的一些情景还会不时地被谈论到,比如在联欢会中谁的表现好,谁的表现差,谁出了糗,谁中了彩头,在联欢会上的表现甚至可以影响到在同学中的地位。
还记得,每年联欢会的拉花都要由专人妥善保存,以期下次举办时派上用场。如今,生活依旧平淡紧张日复一日,同学们偶尔也小聚几回,可到哪里再去悬挂这些寂寞的拉花,到哪里去寻找这些狂欢的热情?
游戏江湖(1)
[img][/img]
70年代人疯魔电子游戏的时代,是街机的黄金时代
同屋最近在整理笔记本硬盘的时候发现一个街机的模拟器,从此就没怎么见他的手离开过键盘。一开始是吃豆子,就是那种古董级的游戏,相当无聊,但他很是上瘾,没几天键盘上的方向键就彻底报废了。过了两天他又迷上了格斗游戏,斗到酣处笔记本键盘上的某些键就开始移位,直到有天几个键再也找不到了,然后他回头对我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个游戏迷,游戏打得很好。
同屋的年龄比我小,酷爱电脑游戏。但说起游戏打得好,我个人认为他还差了一点点。打游戏打出故事来,才是真正的好。真正的游戏迷应该属于街机的时代。
现在无论电脑游戏也好,PS2也好,手机游戏也好,只要你乐意,可以买回去天天玩。而且游戏现在也是个新兴产业,就好像从良的黑社会,不再是不正当行业了,打游戏就少了很多阻力,但也少了很多故事。
游戏迷应该诞生在游戏的黑暗时代,诞生在游戏处于地下的时代。
70年代人疯魔电子游戏的时代,是街机的黄金时代。街机街机,顾名思义,就是打游戏必须出门上街。当时的游戏机特别大,身高在一米六左右,那气势和今日的游戏机不可同日而语。买个游戏机放在家里基本上不现实,一是当年老百姓购买力有限;二是当年游戏机的体格不亚于任何一件主流家用电器。投资多,占地面积大,且功能单一。没有哪个头脑正常的家长会同意给自己的儿子买一个放在家里。何况当年学生玩游戏和早恋一样,是属于严厉禁止的行为。
我们当时上学路上有个露天菜市场,有个头脑精明的菜市场的临街住户把自己四五平米的房子改造成了一个游戏厅,大概有四五台机器。这个规模当年在方圆一公里内数一数二。我们这些学生自然是主要的客户。街机最风行的时候也是学校最为反对的时候。当时在游戏厅被老师捉到的同学,会在周一的朝会上点名批评,打游戏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这个游戏厅在菜市场里面,所以在这玩游戏的同学被来买菜的老师捉住的几率更大。
“豆芽菜”是一个铁杆的游戏迷,最爱三国志的游戏。当时推出了四人同时玩的街机,四个玩家从五虎将里各选一人,同时游戏,风靡一时。初中学生都是半大的小子,有的是精力,打到激动的时候拍得机器震天响,常常把游戏手柄都能拽出来。最为经典的是游戏里设计了一个吃包子的场景,需要玩家连续转动手柄,并且连续按键,比谁吃得快。往往为了比别的玩家吃得快些,便会叫个帮手帮着按钮,自己全身心转动手柄。结果一到这个场景,玩家经常会由四个迅速扩充为八个,围观的同学们也帮忙按着机子,免得机器被掀翻。一般游戏厅老板都受不了这种对机器的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