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2 / 2)

自己关了三天,最终是点了头。

“……此时发兵去幽州也好,去幽州,至少人能吃得起饭。”

“回去告诉陛下,国朝有难为将者自当竭尽全力,但五万太多了,我只给三万。”吕怀南语气平顺,“否则戎索趁乱而起,我这边也为难。”

黑山关战事吃紧,由不得多做纠缠,使者答应下来,匆匆回京复命。

据说新君对吕怀南的推拒颇为不满。

吕怀南尚且捏不准这小皇帝的性情,心说一个十五岁黄毛小子坐上皇位,脾气大点儿也正常,哄两句就哄两句,于是连夜写奏折送上京城解释。

新君的回信态度不冷不淡,并没有说太多前线军情,只提了先王恩宠,君臣旧话,望吕怀南以国事为重,尽力而为。

吕怀南收了信,忍不住感叹一句:“小小年纪,这么不开朗。”

关朔此番奉命出征幽州,正等他交代行军事宜,闻言抬头看了吕怀南一眼,难得在他脸上看到了感慨,还有些许没来得及遮掩的无措。

“听说黑山关那边冷得很。”吕怀南眨了眨眼,笑道,“朝廷既开口要我的兵,总得给我点好处,说是路上送来了五千石的丝绵,眼看要入冬了,这批丝绵先紧着你用,新的旧的往一起凑凑,把远征的冬衣做了。”

吕怀南一边说话,一边折起信纸。

“卢宏缙专门写信,求我派个懂城防、靠得住的将军过去救场子,我听他这意思,这仗不好打。你顶住了,不要给我丢脸。”

关朔称是。

“还有这个。”吕怀南抬抬下巴,看着侍从官捧上一件火红的狐裘,叫他呈到关朔面前。

“瞧瞧这红色儿……够喜庆吧。”吕怀南无不自豪地说道,“最近手头紧,没什么可送的,送你身新披挂,征北大将军。你带着我的兵出征在外,不能丢了我的面儿。”

“从哪儿弄的狐裘。”关朔却蹙眉问道,“你又找谁打秋风去了?”

“区区一件狐裘,我用得着跟谁打秋风。”吕怀南说话硬气,“毛皮新鲜,是本帅亲手打回来的!”

关朔抿抿嘴,皱了眉头,说不出什么话来。

宣宗还在世的时候,朔州帅府里各种珍稀的皮毛料子堆积如山,何曾短缺过。

宰相府里、皇后宫中都瞅不见的好料子,皇帝总是差人第一个往河东送,任凭吕怀南挑三拣四。他挑剩下的也不必往京城还,都便宜了吕怀南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