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2 / 2)

害怕自己违背了郑扈的嘱托,二是没想到秦无疾直接带他来见大都督。

郑扈这句话出口,谢元宝心里更慌, 也跛得更厉害, 下马的时候好险没摔上一跤。

“这可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秦无疾将缰绳交到侍从手中, “兹事体大, 见者有份。”

吕迟在旁边看着热闹,看郑扈接不上话来, 嘿嘿笑了两声。

郑扈是个有心眼子的人,蔫儿坏, 在吕迟心里, 与那狐狸官儿崔闲有那么半分相像。

真是巧了, 吕迟就爱看这德行的人吃瘪。

秦无疾此前对郑扈的印象一直很深刻。

郑扈是个非常会审时度势的人, 明明是个整天跟牲口打交道的牧监主官,却在识人善任这一道上有着卓绝的天分。

曾在牧监养马的庄信尧,受人举荐到善阳去丈量田亩的,他差事做得好,得了秦无疾的青眼,这才成为整个河东道数一数二的职方官。

而当时举荐他到善阳的官员,正是郑扈。

再说当初朔州刚刚收复,关军与禁军闹得水火不容,也是郑扈在秦无疾与彭子英之间牵线搭桥,才有之后赎铜案发,关军一朝翻身,把禁军打个包囫囵丢回京城去。

彭子英因赎铜案官运亨通,但也因为赎铜案遭人暗杀,若没有吕迟相救,怕是早就死在私宅火场里头。

然而这火,是一星半点都没烧到郑扈头上的。

到头来借花献佛,秦无疾桩桩件件却都会念上他郑扈的好处。

人一旦心眼多了,就容易投机取巧,郑扈就是这么个人,惯常把别人推到前头去,自己悄无声地躲在后头吃好处。

事也做了,人也举荐了,该向秦无疾表的忠心也表了,自己片叶不沾身,还有安宁日子过,脑子灵巧的人,恨不得把全天下人都算计进去。

放在谢元宝身上,郑扈玩的还是这一套心术。

谢元宝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没读过几天书,不过勉强识字而已,他在马房中的一席话,说得磕磕绊绊,细听下去却是句句有着落,有条理,甚至有点鞭辟入里的意思。

不用想,肯定有郑扈在背后帮他润色。

在这件事上,郑扈心思不磊落。

谢元宝只考虑马厩里的差事,但郑扈看到的更多。

眼下大战一场接着一场,监造司忙着修缮军器,自己的差事都没着没落,一个人劈成两个人用,如何再把精力让渡出来、去缝什么马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