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1 / 2)

109 蔚州夜谈

◎能者后起,日就月将。◎

秦无疾一进到屋子里, 就闻到一股草药炖煮后的苦香。

关朔就坐在堂上,这屋子并不大,他离人很近, 四周点着数只油灯, 身前是深夜议事的文官, 身着红袄, 正起身告退。

秦无疾上前几步, 低下头去:“都督。”

关朔抬头看他, 灯火映出他脸上深深的沟壑,看起来不怒而威。

“朔州信使已经来过了。”关朔道,“赐座。”

侍从官闻声而动,引秦无疾坐下, 又给他倒了碗热茶。

来时蔚州还在下雪, 如今已入深夜,外面雪停了,北风却仍刮得很大,寒气逼进人骨髓。一口热茶来的正是时候, 能让人从里到外暖和起来。

“朔州军如今已自成建制, 都督不入州府, 将一州军政大权尽数让出, 自有提携之意,若非穷途, 我等必不敢向都督伸手。”

秦无疾搁下茶碗,抬头对关朔道:“只是如今朔州不怕外敌, 只怕内乱。孙将军步步紧逼, 我等无能, 只得避而求援。”

“做得对。”关朔颔首, 简短道。

风声大作,是屋外木门开了。

侍从官掀开厚重的暖帘,进来的是原路折返的红袄文官。他身后跟着几名小吏,怀里抱着大叠账册,交到侍从官手里,之后一路送到关朔桌案上。

“河东道各州今年的粮册誊本皆在此。”文官道,“除去慈隰岚宪四州之外,各州皆有余粮,并州最多,潞州次之,养活朔州万余兵马勉强足够,只是离得太远,入冬之后风雪难行,日程怕是赶不及。”

关朔一边翻看,一边问他:“代州呢?”

文官顿了顿,回答:“自足而已。”

“那就蔚州先出一批。”关朔又翻过一页,“传信给崔长史,叫他从代州拨出粮草,十二月二十日之前送到朔州,明年开春若不够,再从并州潞州换粮。”

赵阜站在秦无疾身后,只是在旁边听着,都觉得肚子里一阵沉重。

关朔这么多年操持河东道这一大家子,肩上扛着雁门关,还能养出一支无坚不摧的神铠营,真真是不容易。

北周早年间还掌管天海山的时候,河东道算是很好的地方,耕地充足,还是北周与戎索通商的必经之地,物产与金银一样不缺,那当真是祖上阔气过。

可自从天海山外送,河东道叫戎索人狠狠咬掉一口,就像是个好好的人,脑袋上叫人开了个大洞,保命都艰难,什么财气也要散光了。

百姓死得七零八落,人间的生机散了,耕地成了荒地,商道成了战道,只剩下一片穷山恶水。

就算大齐换下北周,王朝改了姓氏也没用,只要脑袋上的洞还漏着风,大家手里便是真的没粮。

就说慈隰岚宪四州,哥四个手拉手坐落在吕梁山窝窝里,比雁门关十八隘好不了多少,别说帮衬朔州一把,他们自己管自己吃喝都难。

可就算难成这样了,关朔也没说什么,下面人遇到难处,伸手了,他就得帮朔州撑过这段时间。

秦无疾还有什么说的,站起身走到中间来,披着百十来斤的铁甲,郑重朝他跪下了。

“谢都督救命之恩。”

“你要知道这只能解一时之难。”关朔说道,“孙秉护能压你们一次,就能压你们第二次。”

其中利害,秦无疾自然清楚,倘若不是即将入凛冬,这件事不会如此棘手,关朔当然也不会这样东拼西凑,竭力去帮他们填这个窟窿。

只能说孙秉护挑了个最恶毒的时机下手,连带茅承望欠了大伙好大一个人情。说句不好听的,这一缺粮,近的远的到处都得调动,整个河东都叫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