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2 / 2)

见。”

越王程旸其实已算是很能吃苦的皇子,儿时受祖父喜欢,被太祖放在身边养了几年,跟着他攻城略地,一路造北周的反,也曾亲眼见过战场上的风沙。

也就是那段时间,关朔曾亲自指点他的武艺,两人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

只是如今立场不尽相同,也不知当初师徒情义还留着几分。

关朔素来喜怒不形于色,不过以常礼待之,程旸如今为越王,代天子监军,气势更不能弱于他,俩人皆未下马,都是公事公办的态度。

接风宴后,程旸未曾歇息,先去看了一眼被裹成粽子的戎索小王,后与关朔同去都督府议事厅说话。

议事之时,关朔突然提起粮草兵马之事,眼神重重压在程旸肩膀上。

年轻的越王面对这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将帅,手攥得有些紧,但仪态仍在:“陛下心系西北防务,然而筹措军资非一日之功,故而先叫我领三千禁军相援,粮草辎重在后,两月内便抵关城。”

关朔道了声好,阖上手中文书:“天色已晚。回去歇息吧。”

程旸眉头紧了紧。他今日特意表现得强硬,就是不想初来乍到被关朔压过一头,如今听到他这语气着实不合心意。

然而他更知道顾全大局,于是起身淡然道:“不急一时。明日本王再来与都督议事。”如此隐而不发,反倒显出天家亲王的贵气来。

待他走后,关朔与崔闲对视一眼。

崔闲低声道:“难怪太子对越王忌惮。”

关朔并未表态,只是反问崔闲:“长史可知在朝堂上举荐太子的朝臣是谁?”

崔闲捋捋手中拂尘,低下头:“请都督赐教。”

“御史孙效。”

“御史台……如今御史中正梁秉中,可是康家的女婿。”

关朔颔首。

于是崔闲分析起来:“若说那御史孙效自发举荐,未得梁秉中示意,我是定然不信的。康家乃是洛阳高门,东都豪才,能做这样诛心的筹谋,看来与太子并非一路人。越王身在其中,可是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