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2)

◎……你再说一遍,哪个是秦无疾?◎

数日之前, 大齐皇帝最终打定主意,将昊天宫的修建计划暂且搁置,调遣兵马粮草, 再度支持西北增防。

为君之道在于恩威并施, 肉割给他了, 压力也要跟上, 当务之急便是向雁门关派遣监军, 往河东道紧一紧绳子。

“兵者乃国之大事, 监军任重。”皇帝高居紫宸殿玉座之上,目光扫视过面前群臣,“诸卿可有人选?”

阶下一时无人说话。

自从秦甘棣身亡,朝中清流一派式微, 皇帝疑心病日益增重, 身边信任的人不多,监军的人选一时之间不大好定。朝堂上、三省中商量了好几天,可推举出来的人选皇帝都不大满意,朝臣拢共就这么些, 着实是挑不出来了。

如此僵持数日, 竟有朝臣上奏, 言君之可信, 莫非嗣嫡,建议遣太子前往雁门关监军。

据说当日皇帝闻言, 久久不语。

自古以来,欲掌兵权的嫡长哪儿有好下场?皇帝尚在, 这就是天大的僭越, 就任监军虽不及领兵事大, 要命程度却是一样的。

太子得到消息吓得火烧屁股, 赶忙从东宫一路小跑到延英殿请求面圣,往门外跪了一个多时辰,皇帝方才叫他进去。

父子俩单独说了会儿话,再开门的时候,此事便有定论。

监军的差事,最终竟落在了二皇子越王程旸的头上。

此事传出宫门,都说是太子亲口向皇帝举荐的越王,简直就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边事重大,耽搁不得,越王程旸翌日在府中领旨,不日便要北上。

端王程昳素与越王交好,待他计划启程的那一天,同康珣一道来送。

程昳着实不辜负端王这一封号,安坐在水榭之中,微风拂面,瞧着是个玉似的人物:“听说西北风沙大,我叫府上人做了件新斗篷,二哥此行带上。”

“有心了。”越王程旸冲他点点头,又嘱咐道,“我此番离京,太子怕又要添上我一笔,你入宫请安的时候躲着他一些,省得惹祸上身。”

康珣没听明白:“不都说是太子举荐的二殿下,怎么他还记仇?”

“这话也就席珍会信……”程昳笑笑,“二哥不必担忧,大哥能将我怎样?若他欺负我,我便将席珍推出去顶包。”

康珣闻言笑着附和:“二殿下放心。我别的不行,说起扛揍,那还是很能拿得出手。”

看他这败家模样,程旸能放哪门子的心。

“还有一件事。”程昳笑眯眯的,“若在雁门关见到那秦小公子,二哥替我带个好。”

“哦嗬。前几天刚提了他。”康珣接话,“劳烦二殿下也帮我带一个好。更帮我问问,他那圣贤书又读了几尺厚,可能挡刀枪么?”

“胡闹。”程旸打断他们,“这段时间谨言慎行,席珍,尤其是你。”

康珣听他语气严肃,这才坐端正了,将身上那股子松散劲儿收起来,认认真真答了个好。

禁军副将身披甲胄,静静等候在水榭外,遥望着湖心三位金贵的公子。

程旸遥遥与他对视一眼,知道时辰已到,将斗篷抖落开披上肩膀,转身大步离开:“等我回来。”

--

这是越王程旸第一次出远门,带着支援防御的三千禁军,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雁门关。

北上三千里,一路风沙不断,纵是皇子贵胄也照吹不误。越王风尘仆仆赶路数日,终于见找代州城的城墙,脸蛋子都被吹出两团晕红,刺啦啦的疼。

关朔在代州亲迎,神色是一贯的肃然:“二殿下远道而来,辛苦。”

程旸顶着红脸蛋子高居马上,并未行礼:“大都督,许久未